第十九集    升正监督造靖陵
作者:张常清      更新:2017-03-16 18:32      字数:2808
    19.1

    白天。宝鸡,周原。

    杨筠松、仆则巍一路走到风翔,也没有看到什么满意的地方。

    这风翔,是秦统一天下前的故都,姜水河泮,是古代姜部落的生息地,是神农炎帝的诞生地。折过渭河北岸,来到歧山脚下的周原,这里是拥有八百年天下的周朝的发源地。

    两千多年以前,居住在豳的姬姓部落,由于经常受到戎狄的侵扰,在首领古公亶父的率领下,举族迁徙,渡过漆水、沮水,翻越梁山,来到了这岐山下的原上,定居了下来,建立了西岐邑。《诗经•大雅•绵》里唱道:“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周原朊朊,堇茶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周在古公亶父死后的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邻近的许多部落和方国也归附于周。经过古公亶父、王季、文王三代的励精图治,国力日强,成为殷商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周灭商后,从这里迁都沣(镐京),也即长安。

    杨、仆二人一看,这歧山是中龙在风翔西分龙东北而走,又东来的一条脉的一支,周原头枕歧山,南滨渭河,的确有大气势。

    犬戎攻下周都镐京,毁了王城,杀了周幽王,周平王即位元年,由于秦襄公攘抚和护送平王东迁洛邑有功,就把岐以西之地封赏给了秦襄公,从此,秦开始强大起来。秦文公四年,在这里建立了国都。至秦武公,西起祁连山中部,东至华山一线,整个关中及渭水流域,基本都被秦国控制了。秦德公迁都于凤翔,称它为雍。此后,秦国先后有十八位国君以雍为国都,共历时三百年。至秦穆公,秦由一个落后的诸侯国,跻身于当时最先进的诸侯行列之中,为以后东向攻灭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二人在这里凭吊了周公庙,又来到五丈原。这里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先占据的地方。诸葛亮他想凭借这里夺取关中之地,重建大汉天下,但六次都失败而归。二人也凭吊了诸葛庙。

    19.2

    白天。唐靖陵。

    继续东进,过了乾陵,又看到了鸡子堆。

    仆则巍:“杨兄,我看就这鸡子堆好!”

    杨筠松:“仆兄,你看他有什么缺点吗?”

    仆则巍:“旷荡无收,无依无凭。”

    杨筠松:“看来大唐气数该如此,这里将是大唐第十八帝的陵寝了。”

    19.3

    白天。汉高祖刘邦长陵。

    二人又一路东行来到长山,这里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陵墓长陵。刘邦是大汉开国皇帝,秦末时率沛县子弟三千抗秦,最后建立大汉,奠定了两汉四百多年基业,是中国第一位以布衣而得天下的皇帝。长陵的陵址,选在咸阳原的最高点,即秦咸阳宫的旧址之上,远望山峰兀立,气势雄伟。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泾渭二水横贯穿陵区。在这里可以俯瞰长安胜景,自古以来就是关中著名的枢纽要地。长陵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相距约半里左右。高祖的陵冢呈长方形覆斗状。在陵园的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和沿南墙一带有六处大型的寝殿。长陵以东是陪葬墓区,绵延达十几里。萧何、曾参、张耳、周勃等功臣贵戚大都陪葬在这里。这些累累连绵的坟冢,再现了汉初文治武功的盛况。

    长陵是在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开始营建。汉高祖长陵是仿照汉长安城建造的,只是规模略小。汉高祖长陵内还建有豪华的寝殿、便殿。寝殿是汉高祖长陵中的正殿,殿内陈设汉高祖的“衣冠几仗象生之具”,完全像皇帝生前时一样。汉高祖刘邦的陵冢在陵园的偏西处,形状像覆斗,是夯土迭筑而成的。长陵亦称“长山”或“长陵山”。取名“长陵”是因为所在地古代称为“长平”或“长平阪”。

    仆则巍:“杨兄,长陵以原为龙脉,以秦宫旧地为陵址,尽得龙气呀!”

    杨筠松:“所以汉高祖拥得天下四百年呐!”

    19.4

    白天。钦天监。

    二人就这样堪察了半年,才回到钦天监复命。

    邱延翰:“看到什么好地方了?”

    杨筠松懒懒地说:“也没有看到什么好地方。”

    仆则巍:“我们认为还是鸡子堆好。”

    邱延翰敷衍说:“好吧,就鸡子堆吧!筠松写了奏折交上去。皇上也不常上朝。”

    杨筠松:“行,我会写好一点。”

    19.5

    白天。大唐朝堂。

    杨筠松写了奏折早早就去上朝了,等到巳时中,果然,皇上没有上朝,有事的大臣们把奏折交给值班太监就各自回衙去了。

    19.6

    白天。钦天监。

    几天后,邱延翰、杨筠松、仆则巍一干人正在设计僖宗陵墓,总管大太监田令孜带人耀武扬威地拿了圣旨来到钦天监。

    “圣旨到!”一个小太监还在钦天监署门口就大声喊。

    邱延翰、杨筠松、仆则巍一干人纷纷出到大厅里跪下接旨。

    太监:“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天监副监杨益堪陵劳苦功高,擢升钦天监正监。邱延翰偷机耍懒,罢去正监之位,交由杨益监管,着邱延翰年内完成《天秘诀》、《玉函经》二书。帝陵定在鸡子堆,名靖陵,着钦天监从速开工。钦此。”

    杨筠松在一声“接旨”之后接过了圣旨。

    邱延翰知道,这一天终会来到,他已十分坦然。

    杨筠松:“师傅,一切你自便吧,要什么帮助你说话。你永远都是我师傅。”

    邱延翰:“好的,我会写好我的书。”

    19.7

    白天。大唐皇宫朝堂。

    杨筠松与仆则巍提出了设计方案,经与前正监邱延翰商议,决定减小鸡子堆陵的规模。不几日就得到圣旨,着钦天监督造,交工部执行。

    督造之责交由督监仆则巍负责。由于鸡子堆是纯土堆,开凿加固工程进展很快,半年就完工了。接下来是内室装修,这时,却没有了钱。工部侍郎去找户部要钱,户部不给。他送奏折给皇上,多次都没有人理,于是直接找到田令孜。

    田令孜说:“没有钱了,皇上日用都不足,你们能省就省,省着花吧!”

    工部侍郎只得再找户部拨钱,户部侍郎就说:“府库已空,皇上用度已超出十倍,南诏打战,幽州大旱,淮河水灾,各节度使拥兵自重,不交税贡。朝廷快维持不下去了。”

    工部侍郎:“没有钱靖陵就得停工,我就要脑袋搬家。给一点吧!”

    在万般央求下,户部只得拨了一点。

    19.8

    白天。钦天监。

    工部侍郎又找到杨筠松。

    工部侍郎:“杨大人,能不能减,只看当今朝廷,规模能缩的就缩吧,等有钱了再来添建。不能完工,你我都有性命之忧啊!”

    杨筠松想想也是,找来仆则巍商议。

    杨筠松:“仆兄,你看哪些能省又能添的,朝廷没钱啊!”

    仆则巍:“室内壁画可以简单点,室外殿堂可以先建享殿,神道两旁的石碉可以减少,树木可以缓种……”仆则巍列举着。

    杨筠松:“好,就这样吧!”

    二人心里都清楚,陵墓再好也难持大厦之将倾。

    19.8

    白天。唐靖陵工地上。

    工程又进行了三个月,杨筠松决定去看看工程进展,才走到靖陵神道上,仆都监正在指挥工人安放石马。

    工部侍郎:“杨大人,你怎么来了?”

    杨筠松:“我来看看工程进展。”

    工部侍郎见杨筠松来了,立即迎上前去,苦着脸说:“杨大人呐,又没钱了,我看就要停工了。怎么办啊!”

    杨筠松:“大人,去找户部要钱啊!”

    工部侍郎:“户部没有钱啊!”

    杨筠松:“没有钱就少要点吧!工可不能停呀!”

    工部侍郎:“这么多人,得买材料,吃饭,发工钱呀!”

    杨筠松:“我能做的都做了。”

    “能不能这样,二位大人,我们减少大批工人,内部工程差不多了,制石工程有少数人即可,慢慢做,这样就不会停工。”仆则巍建议说。

    工部侍郎:“对,对,对,仆督监,你说得对。”

    工部侍郎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赶紧骑上马飞奔进京,找户部要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