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 生龙口上葬祖骨
作者:
张常清 更新:2017-03-11 17:06 字数:3090
8.1
白天。钓州村外景山上坟地。
杨筠松很想去看看爷爷、奶奶的坟地,去给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烧几张纸钱。
杨淑伟:“松啊,你看,明天都七月半来了,我们叫上你哥一起来去给你爷爷、奶奶挂些纸。”
吃过早饭,父亲拿了纸烛和两只鸡,叫上两个哥哥,筠翌、筠宾也各拿了些纸烛,提了一只鸡,陪了杨筠松到爷爷、奶奶的坟地里去祭拜。
四人先到了奶奶的坟地。奶奶的坟葬的是美女献花形。一条山龙来到河边,河边正是一个潭。山龙的龙虎不长,但恰似伸出的双手,掬抱正中的圆潭,穴位是一个乳状小包上。杨筠松一看,十分欢喜。
杨筠松:“爸,这个地葬得很好。是请人看的?”
杨淑伟:“不是。你爷爷常来此放牛,牛吃饱了就睡在这里。你爷爷每次都在这里找到它,一看,也很喜欢这里,就交待说,他老了要安葬这里。想不到你奶奶先走一步,就把你奶奶葬这里了。”
“这里真是牛眠吉穴?”两个哥哥问。
杨筠松点点头说:“正是牛眠吉穴。”
父亲点上两支蜡烛,放了一挂爆竹,杀了一只鸡,把血洒在了坟前。大哥筠翌也杀了一只鸡。父子四人各抓了一些纸钱点上,跪在坟前。
杨筠松拜了三拜说:“九天玄女在上,龙神在上,大唐金紫光禄大夫、钦天监副监杨益之祖母安葬于此,请保佑我祖灵魂安宁,保我杨氏家业兴旺。”
杨淑伟、杨筠翌、杨筠宾三人顿感整个山颤了一下,烧化的纸灰一点也没有飞走,全都没入地下而去。
来到爷爷墓地,杨筠松一看,山形散乱,虽然水环抱有情,远望山岭重叠开阔,但真气全无。他叹息说:“足下没有真气脉,眼前空叠万重山啊!”
大哥:“此地不好?”
筠松:“此坟无真气。久之则骨殖全无。必须迁。”
二哥:“那三弟你得给爷爷找一个地方啊!”
杨筠松:“等我找找看。”
父子四人又是点烛,放爆竹,杀鸡,烧纸。杨淑伟、杨筠翌、杨筠宾三人跪拜,杨筠松只烧了一叠纸,没有跪拜。
8.2
白天。河边。
却说杨筠松夫妻恩爱,不久就怀上了孩子。秋棠孝敬父母,勤快地操持着家里。杨筠松则每天出去看山步龙,但都不走很远。
杨筠松想给爷爷找一个好穴口迁葬,但都没有看到十分满意的地方。一日,步龙来到梅江的一条支流琴江边,看到龙头伸入河水中的一个深潭里。杨筠松左看右看,龙在此变成了牛形,再看看河中间有一个大石凸起,分明就是牛脑,它把头浸入河中,是在喝琴江河的水,生龙口就在牛嘴里啊!他拿出铁酒盏,轻轻地舀起河水又一边倒向水潭,果然看到喝水的牛嘴,他怕惊动牛,赶紧倒掉水,这里就是我祖的福地了,只可惜它在水里啊!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正放一群鸭子从河上下来,不一会儿来到潭上嬉戏,鸭子潜入水中衔了鱼虾上来,吃了,又潜入水中。那中年汉也潜入水与那群鸭子嬉戏玩耍,自得其乐。
杨筠松过了河,来到牛脑石对面的河边一棵树下坐着,他想,我有九天玄女的神盏,可以舀干河水,但神龙正在饮水,舀干了水只怕就会惊动了龙神。
他轻轻地念了一句:“大唐金紫光禄大夫、钦天监少监杨益在此。”
话音刚落,只见对面那条龙抖了一下身,“哞,哞……”两声牛鸣声响彻河谷。鸭子们惊恐地扑翅飞上沙滩,那汉子也随鸭子游到岸边。
树下的杨筠松忙向那汉子打招呼。
杨筠松:“这位阿哥,刚才可听到牛叫?”
大汉:“听到了,听到了,我可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响的牛叫,我在水里都听得清清楚楚,那牛叫得可是地动山摇啊,不知是谁家的牛叫?”
杨筠松:“阿哥,这不是谁家的牛叫,这是龙神在叫。”
大汉:“先生,你真是神人,连这个都听得出来。”
杨筠松:“遇上我是阿哥的福气。请问阿哥此地叫什么名?你又贵姓?”
大汉:“这里叫固村,我姓朱,就住前面村子里。”
杨筠松:“固村当姓固,为何你又姓朱?”
大汉:“我祖辈泗州凤阳,老祖宗传下养鸭的营生,我父亲赶着鸭子南下游养,到了这里,就在这里客居下来了。”
杨筠松:“啊,是这样,我姓杨,祖父也是北方人,从山东窦州来此客居。嗯,阿哥一家就以养鸭为生,一年养多少鸭子?”
大汉:“一年也要养上万把只鸭子,这里就有近千只。”
杨筠松:“你家几代人可是做了鸭皇帝了。”
“那是,那是。”朱大汉得意的笑了起来。
杨筠松:“我有一法让朱大哥家子孙做真正的皇帝,你想不想?”
大汉:“子孙做真皇帝比做这鸭皇帝当然好得多,那是天上与地下的差别,谁不想?”
杨筠松:“朱大哥父亲贵庚?”
大汉:“家父家母都故去几年了,家里只有妇娘在家孵鸭子,还有两个儿子也出去放鸭子了。”
两个人在树下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就已过午了。
大汉:“先生,走,到我家是吃午饭,吃了午饭再说。”
杨筠松:“那你的鸭子怎么办?”
“鸭子没事,它们不会走。”朱大汉嘬起口,打了几声忽哨,“走吧!”
8.3
白天。棚屋内。
朱大汉把杨筠松领到固村自己家里,他对鸭寮大喊一声:“娘子,来客人了!做饭。”
二人在厅中坐下,不一会儿,朱大嫂就笑呵呵地端了一壶水酒,一大碗荷包鸭蛋过来。
大嫂:“兄弟,家里没有什么菜,见笑了!”
杨筠松:“大嫂,你客气!”
大汉:“先生,你刚才说的怎么回事?”
杨筠松:“你我一起把先人的骨殖葬在龙穴上,等龙运到了,自当出天子。”
大汉:“好啊,什么时候办?”
杨筠松掐指算了算,想了想,大热的天,牛喝水时就在午时,然后说:“大哥,大后天就是好日子,午时就是吉时,我和我兄弟会在我们见面的大树下等你。你把你父亲的骨殖取出后,用东西包裹好。”
大汉:“行,先生,来,喝酒。”
两人谈着喝着,不一会儿,朱大嫂端了一大盆鸭子上来,两个开始吃饭。吃完中饭,杨筠松告辞出来,悠然地唱着歌回家。
朱大汉把杨筠松的话跟朱大嫂一讲,朱大嫂一听,大声说:“好,就是他杨家出皇帝,我家也能出个尚书、宰相,说不定还是我朱家出天子呢!”
8.4
白天。河边。
第二天,朱家夫妻俩把父亲的骸骨取出。朱家盖鸭寮摘了许多棕叶,就用棕叶把骸骨包了起来,只等后天迁葬。
第四天,杨筠松兄弟三人带了用青草包裹的爷爷的骨殖来到牛脑石,正是午时三刻。兄弟三人过了河,来到那棵树下,朱大汉已带了骸骨等在那里了。
杨筠松:“朱大哥,吉时已到,上次听到的牛叫就是潭中的那石牛叫的,那个石头就是牛脑,他的嘴和角在水里,你一手提一个包,把青草包放在牛嘴里,把棕叶包挂在牛角上,快去。”
朱大汉左手提了草包骨,右手提了棕包骨下到潭中,潜入水底,潜水时偏左了一点,他怕耽误吉时,顺手把左边的草包骨挂在了石牛左边的牛角上,把棕包骨塞进了石牛嘴里,然后迅速浮出水面。
杨筠松一见朱大汉浮出水面,忙问:“挂在哪个角上?”
朱大汉:“挂在了左边角上。”
杨筠松一想,坏了,坏了,他左手提的是杨家的骨殖呀!得赶快补救,杨筠松立即呼龙喝道:
“金牛得水呈吉祥,
朱家天子杨家将,
朱家天下十六代,
杨家万代扶朝纲。”
朱大汉游上岸来。
杨筠松大声责备道:“大哥,牛吃的是青草,你把棕叶放他嘴里,它要反刍时吐掉,这样就慢了,你朱家的天子要四百年以后才会出现了。”
朱大汉:“我潜偏左了一点,如来正中下去,我偏右一点,就不会了。再说,先生你又没有告诉我挂哪一只角,我怕耽误吉时,顺手就挂上了。”
朱大汉也十分惋惜。
8.5
白天。路上。
把祖骨葬在了生龙口,杨筠松还是了了心愿,杨家虽然不能出天子,但杨家子孙将在天子身边代代为将。大哥、二哥有些不乐意,走在回家的路上一直闷闷不乐。
大哥:“三弟,你为什么要和老朱合葬,我们自己一家葬了不是更好说?”
杨筠松:“可我们兄弟都没有他的水性,那潭至少也有十丈深啊!”
二哥:“三弟,你也不能找一个这么蠢的人来合伙呀!”
杨筠松:“他一点也不蠢,只是很爽值。哎呀,二位哥哥,不要说了,这都是命,福人自有福地,这朱家老人生前定是大好人,他有福啊!”
回到家,兄弟把事一说,父亲杨淑伟也只能淡淡地哀叹:“我杨家的命只该如此啊!”
杨筠松嘱咐:“以后二位哥哥要挂扫,清明时割担草扔入潭中,在潭边烧张纸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打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