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九天玄女赠宝物
作者:
张常清 更新:2017-03-08 21:13 字数:2483
2.1
虔州城,衙门。
杨筠松父子来到虔州府,报上姓名,取了文牒,在客栈住了一夜。
2.2
晨雾蒙蒙的早上。虔州城,江边码头。
杨淑伟把杨筠松送到两江合水的码头,父子俩将分道而去,一个顺水溯源,回虔化县钓州村而去,一个顺大河而下,北上长安。此一去,山一程,水一程,关山万里,何处是归程,杨筠松心里没有一点底。
望着苍茫的江水向北流水,杨筠松吟唱道:
“春意从来着人恼,
柳丝如弦,
燕语频传,
鸭子凌波伴水眠。
前程只在蒙雾下,
淼淼涟涟,
空朦辗转,
江外青山别有天。”
少年:“好一首《采桑子》!仁兄。”
一个背着布囊的少年从船舱里出来,大声赞叹。
少年:“我和你一首《鹧鸪天》。”说完对江吟唱:
“南雁北归春又是,
绿到塞北雁心知。
凄雨潇潇随雁去,
树翠花红正浓时。
故乡水,
牵情丝,
殷殷切切却难持。
此去山外有大道,
纵马奔驰无用思。”
杨筠松:“好,好,仁兄可也是入乡贡进京应举?”
少年:“正是,在下仆则巍,名应天,家在州城里。这厢有礼了!”那个少年躬身施礼。
杨筠松:“在下杨筠松,名益,虔化县钓州村人。”杨筠松也马上回礼。
这时,又一个少年赶到码头,气吁吁地说:“我也是虔化人。廖銮。进京赶考。”
杨淑伟:“这下好了,你仨有伴了。”
船家:“好,上船了,上船了,开船了。”
船家挂起了帆。
“等一下,等一下!”又一个人背着包冲船喊,几步跨上了船去。
杨筠松赶紧登上过桥板上船,船工抽了桥板,用木篙把船撑离河岸,船在水流的冲击下向北漂去。杨筠松站在船头,看着父亲的身影看不清了才进到舱中。
仆则巍:“杨兄没有去参加常举?”
杨筠松:“本来也想今年去参加考试,恩师推荐我入了乡贡,蒙皇上恩诏,府里推举,今年皇上又颁制举,这就给我等学子又一次机会,我就来了。仆兄,你呢?”
仆则巍:“我家就在此不远,入学就在城里,也蒙恩师举荐入乡贡,我本也想今年参加常举,今年皇上特别颁诏举行制举试,我也就来了。”
廖銮:“二位学兄,你们是去参加贡试的,我也是,虔化梅江圩鹅鸭塘人。”
杨筠松:“廖兄,我也是虔化人,钓州村。”
三个少年热烈交谈。
2.3
上午。赣江十八滩船上。
杨、仆二人一听,十分高兴,三人一路相谈甚欢,不久,船过了储潭,接着不远就是上赣江十八滩了。
船家提醒:“船进滩后,大家要坐稳,不要乱动,这十八滩不难过,就是两边山交错。”
船家和船工两人一前一后掌着船进入十八滩。船入第九滩时,杨筠松好奇,他早就听说过十八滩的神奇,此刻,身在其中,怎能不亲眼看看呢?他站起来,步出船舱,探身看着江水。突然一股江风吹来,背在背上的伞被吹落到江里去了。只是伞被吹掉并不要紧,要命的是他的紫金马鞭也夹在伞里。
杨筠松:“我的伞,我的伞掉江里了。”
船尾的船工:“不要了,算了,很不好捡。”。
听到喊声,仆则巍也出来。
仆则巍:“杨兄,区区一把伞,再买一把吧,要么我的给你。”
杨筠松:“不,不,那可是……”
眼看着油布伞越漂越远,杨筠松话没说完,背着背囊一个猛子下去了。在水里玩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眼看就要追上了,杨筠松和伞却一起被旋涡吸入了进去。
仆则巍:“船家,快救人呀!”
船家:“这旋涡水哪个救得了呀,船靠十一滩那里停一下,以前有人在这里被旋进去,就从十一滩出来了。只能这样了。”
仆则巍、廖銮只能望着江水发呆,不一会儿,船到了十一滩,船家把船驶到岸边等待,大家都瞪大眼睛望着江面。
2.4
黑洞中。
杨筠松奋力抓住伞,一下就陷入水中去了,什么也不知道了。等他醒来,他躺在了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远处尽头,一盏昏黄的灯亮着。他站起来向那盏灯走去,还有十几步的样子,他看到灯下一个女人坐在那里。杨筠松紧走几步,在那女人面前跪下。
杨筠松:“敢问这位大仙,这里是在何处?”
女人:“杨益,你可来了!”
那女人抬起头,一副俏丽的脸容,看上去不会超过四十岁。她用手拢了拢乌黑的头发,说话很温和。
杨筠松一下迷糊了,在这黑黑的山洞里,竟然有人知道我的姓名?这个人一定是大仙。耳边传来爷爷讲故事的声音:薛仁贵出兵去征高丽,掉进一个黑黑的山洞里,见到一个老妇人,她就是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授他白虎鞭、水火袍、震天弓、穿云箭、无字天书五件宝物,从而东征大捷。莫非她……
杨筠松:“九天玄女在上,请受小徒一拜。”
杨筠松“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九天玄女:“杨益啊,你真是天机星下凡呐,一见我就知道我是谁了。”
杨筠松:“仙女在上,请仙女指点。”
九天玄女:“师傅都教了你些什么?”
杨筠松:“师傅,噢,仙女在上,师傅多年来教了我天文地理的一些精髓,我背给你听……”
九天玄女:“不必了,不必了。你的紫金马鞭捡到了?”
杨筠松“捡到了,在这里。”
杨筠松解开扎伞的绳子,从伞里掏出了他的紫金马鞭,恭敬地递给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接过来看了看,用手在鞭上一比划,那鞭立即闪过一道金光。
九天玄女:“杨益啊,这条鞭从此叫做赶龙鞭,我给你一个口诀,再给你一本无字天书叫赶龙状,你一念口诀,天书就会现字,念过九千九百九十九遍后,天书的字就不再隐去了。赶龙状里会教你怎么赶龙,你挥动你这赶龙鞭,山岭就会让路。”
九天玄女把赶龙鞭还回给杨筠松,又从怀里掏出一本书递给他。
九天玄女:“这个口诀是:天造山河成造化,地生万物育生灵,天赐神鞭鞭大地,地造万福福人民。谨记,谨记。”
杨筠松认真地听,认真地记。他在心里快速地念了两遍,九天玄女念完,他马上随口复述了一遍。他一看手里的天书,果真现出了字。
九天玄女:“你要为民造福,救苦救贫。”
杨筠松:“谨记师傅教诲。”
九天玄女:“我再授你一个酒盏,它可以舀干江湖水。”
九天玄女从怀里拿出一个喝酒的酒盏递给杨筠松。
九天玄女:“我也给你几句口诀:水茫茫,水茫茫,茫茫之水合天良,水淼淼,水淼淼,淼淼之水适地道。谨记,谨记,天机勿泄。”
杨筠松点了点头,复述了一遍。
九天玄女:“好了,我就赠你这两样东西,你去吧!”
杨筠松:“徒儿谨记师傅教诲,徒儿谨记师傅教诲!”
杨筠松把书和盏放进怀里,在地上叩了三个响头。等他抬头时,九天玄女已经不在,只有那盏灯在黑暗中亮着。
杨筠松忙把赶龙鞭插入油布伞内扎紧,背在背上,站起身,缓缓地缓缓地向黑黑的来路石洞走去,突然,身后一股巨大的力把他一推,他只感到自己被卷入水中,一瞬间,他浮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