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核心價值觀—— 林嘉豪
作者︰昆山少年文學院      更新︰2017-03-13 18:24      字數︰1119
    核心價值觀是人們對社會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深深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引領著社會的發展方向。在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中國的精神支柱。它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它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黨的十八大從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這十二個詞,勾繪出一個國家的價值內核、一個社會的共同理想、億萬國民的精神家園,在全社會激發起強烈的共鳴。

    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發展起來以後的中國,對精神信仰、倫理道德、社會風尚的關注更甚以往,對主流價值和共同信念的歸屬感尤為強烈。倒地老人“扶還是不扶”的熱烈討論,折射出人們對道德良知的珍視與焦灼;教育公平、就業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為輿論焦點,道出了人們對社會規則的態度和期望;構建現代文明的國家理念,體現了為公民營造踏實的幸福感、讓國家鑄就更強軟實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驅動,社會需要共識引領,發展需要價值導航,三個“倡導”的指導要求,正對應這三個層面的時代要求,可謂大勢所趨、正當其時。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發熱議、產生認同、贏得共鳴的原因所在。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唯有民主法治,方能治理國家和管理社會。跨越千年,大道曾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當代的中國,民主是社會不懈追求的政治理想,法治是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最高權威,作為約束所有社會成員的根本規範。“長期共存,相互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引領我國的政黨民主法制制度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光明。

    事實證明,一個國家貧弱落後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虛。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再豐裕的物質生活也難免讓國家社會迷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政治理想、社會導向、行為準則的統一,實現了國家、集體、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統一,兼顧了國家、社會、個人三者的價值願望和追求。它的重要內涵,就是尋求國家的價值內核、實現社會的共同理想、構建國民的精神家園。因此,我們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宣傳活動,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為國家發展助力,更為民族進步鑄魂。

    我們青年是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者。我們作為最為蓬勃的力量和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應該從現在做起,勤奮學習,明辨是非,揚起風帆,勇挑重任,爭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者。

    甦州市 昆山市 婁江實驗學校 初二(12)班 林嘉豪

    指導老師︰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