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馬送燈台的傳說
作者︰柴大官人      更新︰2016-04-24 23:05      字數︰1354
    老界首有句俗話,叫做“王馬送燈台,一去回不來”,說起來,可有些年頭了。

    界首過去叫界溝集,界溝集有座大王廟,廟址就在教門街東首路南。廟門面朝沙河,前院修了廣場,搭了戲樓,那可是頂熱鬧所在。大王廟供奉的是大王爺。大王爺是誰?是我們沙河的河龍王。河龍王脾氣挺好,據說也是個有求必應的主,所以大王廟的香火是挺旺盛的。不過,據說大王爺喜歡听戲,每年都會出來逛一逛,人們只要看到沙河里冒出個黑乎乎的螃蟹兵,就知道大王爺的戲癮犯了,除了在大王廟燒香上供,還要請來藝人名角,在西樓連唱三天三夜的大戲!大王爺要是滿意了,河面上就風平浪靜。大王爺若是听得不高興,沙河水一漲三尺,那就是災!

    有一年夏天,河水又漲了,大王廟里又請來了戲班子,敲鑼打鼓,熱鬧非凡。當晚子時,守夜的道人做了個怪夢,夢見廟門一閃,進來個相貌儒雅的老書生。老書生說︰“道人啊,老夫就是咱這沙河里的河龍王,你們這台戲請的好,老夫我很喜歡。”道人嚇得不敢做聲。老書生又說︰“道人啊,老夫有件事想拜托你。”道人大著膽子說︰“大王爺,你盡管吩咐。”老書生伸手遞過一個銀元寶︰“明天早上魯班會在咱界溝集驛站歇息,老夫宮殿里缺少一對燈台,想請他給我做一對,這個就是工錢啦。”

    道人眼一眨,老書生就沒了影,可他手里元寶沉嘟嘟的在呢,這不是夢啊。第二天早起,老道人趕緊過河到南岸的驛站去。剛到驛站門口,就見打西邊過來一輛驢車,趕車的是個十七八的小伙子,車上坐著一個須發皆白的老人家。道人趕緊上前見禮,一問果然是魯班,帶著名叫王馬的關門弟子雲游天下呢。听道人說了前因後果,魯班站在驢車上四下望望,看南邊有一棵合抱粗的百年老棗樹,就把元寶交給王馬,吩咐他跟著道人去把那棵樹買下來運到驛站里來。三天後,道人再來看,魯班把那一對燈台已經制作好了,高一丈八尺,圓礎底座,拳頭粗細的棗紅色燈桿,頂頭一條是張嘴的龍,一只是張嘴的鳳,刻畫得活靈活現。魯班見道人來了,就對道人說︰“你回去吧,跟龍王說一聲,我今晚把燈台給他送過去。”道人趕緊回到大王廟,恭恭敬敬上了三柱高香,認真禱告一番。

    天落黑後,魯班扛起燈台要出門,卻被徒弟王馬攔住了。王馬說︰“師傅讓我去吧,我還沒見過龍宮是啥樣呢。”魯班想了想,說︰“好吧,你去也可以,到河堤下喊三聲我來送燈台就行了。不過要記住,去的時候別睜眼,回來的時候別回頭。”王馬應了聲是,從師傅手里接過燈台扛在肩上,撲騰騰一口氣跑到河邊,對著河水連喊三聲“我來送燈台”。不一會兒,河水翻了花,冒出個磨盤大小的螃蟹兵,游到他腳下不動了。王馬大著膽子站上去,閉上眼楮,只覺得四周冰涼,跟著有人在耳邊說“到了”,這才睜開眼看,自己正站在一間大殿里,四下里裝潢異常精美,金碧輝煌,坐在寶座上的正是龍頭人身的龍王爺。兩個蝦兵從他肩上接過燈台,分放在寶座兩側,又有兩個蚌女拿著嬰兒拳頭大小的夜明珠放入那一龍一鳳的嘴里。

    龍王爺非常滿意,又取過一個金元寶交給王馬作為謝禮,命蟹將還送他回岸上。在大殿門口,蟹將現了本相。王馬捧著金元寶站在螃蟹身上,忍不住回頭一望,這一望不得了,四下里一片漆黑,自己的身子也定住了,動也不能動。

    魯班在驛站等了一夜,不見王馬身影,就知道徒弟不听自己的話,被龍王爺留在沙河了,只好嘆了口氣,自己趕著驢車離開了界溝集。

    搜集整理︰柴進

    通聯︰皖界首市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