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走笔七月七
作者:大爷姓杨      更新:2016-11-05 19:42      字数:1111
    牛郎织女的故事很小就知道,所以曾经对王母娘娘恨得咬牙切齿;也曾在七月初七仰望星空,没看见喜鹊们搭桥,担心牛郎织女见不了面。爷爷笑着告诉我:“那是传说。”

    在爷爷的解释下,我知道了七月初七其实应该是乞巧节,女孩子们要在这一天互相交流学习女红技巧;知道了这一天还叫晒书节,和爷爷一起将家里的藏书和自己的小人书都搬出来,晒掉梅雨留下的潮湿。随着社会发展,女红已经不是评价女子好与不好的标准之一了,电视、电影、网络等也渐渐让人们远离了纸质书籍,乞巧节和晒书节就渐渐被人淡忘,不知何时开始,七月七成了中国的**节。

    之所以叫七月七为中国的**节,我想一定是为了区别于阳历2月14日西方的**节吧。中国人表情达意不如西方人来的直接和热烈,所以七月七的大街上远远没有2月14日那个舶来的节日有氛围。玫瑰肯定是要比平时贵的,各大酒店里的节日套餐肯定也是层出不穷,新意迭出的。但是只要稍稍留意一下,一年两个**节,关注的对象还是有所区别:洋节日备受年轻人的推崇,哪怕一束墨水染的冒牌“蓝色妖姬”都可以让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在2月14日这天自我感觉美不胜收;七月七的**节好像更适合逼近中年以及中年以后的人们,因了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缘故,这一天很多老年夫妇会回忆他们相濡以沫的几十年,那些辛苦的往事和沉重的感情常常能让儿孙们感动的热泪盈眶。今天扬州晚报对于七夕的关注也比2月14日对于洋节日的关注要厚重的多,“精短美文”、“诗词歌赋”、“习俗与传说”等让今天晚报的可读性较之平时有了量的增加与质的升华,也让扬州的七夕有了更多的文化味道。一直觉得扬州是文化的,文雅的,文艺的,但是洋**节那天的扬州就没有了这些味道,或许只有中国式的浪漫才适合扬州。

    骨子里的自己其实很浪漫,但是步入婚姻十几年,城中的风景似乎与浪漫不沾边,所以与中外的**节也就不沾边。会一起看电影,但从来不会鲜花相送。携手度过相濡以沫的岁月,守得云开见日月时,我和常人一样以为相濡以沫就是幸福。突然有一天记起这么一段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才明白,多年来人们对于幸福的解释过于断章取义了!相濡以沫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而靠在一起互相取暖,如果时过境迁后,两个人精神上不能共同成长,应该相忘于江湖才对。可惜又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即便在这个文化、文雅、文艺的七夕,人们还以为相濡以沫才是真正浪漫和幸福!

    黑白黄梅戏电影里的片段至今还在脑海里影影绰绰,严凤英大师的唱腔依稀还在耳边萦绕,但是今天的孩子已经不屑于听我讲牛郎织女的传说了。不管如何,在我《闲来走笔七月七》的最后,还是送给饮食男女们一个真挚的祝福吧:祝天下有**终成眷属!

    2011.8.6.于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