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乡村
作者:刘仁前      更新:2015-12-16 09:59      字数:1363
    当我们从阿姆斯特丹驱车15公里,赶到桑斯安斯村时,已是黄昏时分。尽管这里天黑得要比我遥远家乡晚几个小时,但留给我们参观的时间好象还是紧了一些,不免心情是些急切,因而大伙儿的步履变得匆忙起来。

    匆忙归匆忙,桑斯安斯村似乎变不理会眼前这群东方古国的来访者。夕阳的余辉金灿灿在照在村舍上、田野上,照在村边算不得宽阔的湖面上,还有在村舍顶上转动着的风车叶片上,显得那么宁静,那么安然。

    或许是时间晚了,亦或是非旅游旺季?村子里并没有多少游客,看不出太多旅游景点的痕迹,我的眼前只不过是一个原生态的小村,除了那几架在黄昏的风中转动着的风车在提醒我,这儿是荷兰著名的风车村。

    的确,和大多数游客一样,我们也是冲着这村舍顶上的风车而来。这种带车房的风车,十字形风叶从房顶伸展开来,因叶面较为宽大,在风中转动起来形成的动力自然就大了。这里的风车,跟我家乡田野上的风车不太一样。相比之下,家乡的风车整体构架要小得多,无车房,多风叶,但风叶较小。然,就风车本质而言,则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车水。且风车动力传输形成的原理也是相同的。同行者中有人提出,家乡的风车是不是从这里传过去的呢?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家乡风车在乡亲们嘴里又叫“洋车”,这“洋”字是否暗含着从国外流传过去的意思?

    然而,说来有些不好意思,就风车的美誉度而言,家乡便没法比了。虽说家乡风车偶或也会出现在某位摄影家的作品中,亦或是某个地方性宣传画册里,但跟已经成为荷兰“国家商标”的荷兰风车无论如何是没法比的。不可否认,眼前的风车的确为全世界所关注,成了这个国家的标志。

    即便如此,让我顶感兴趣的还不是这村湖边矗立着的,三三两两的,声名远播的风车。尽管,这些风车高低错落,在夕阳照射下倒影映在湖水中很好看;尽管,这些风车是荷兰的功臣,不是说“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么,没有风车,荷兰就不可能从大海中获得三分之一的国土,自然就不会有香飘全球的奶酪和郁金香。

    倒不是我故意不看重荷兰风车,而是我的眼睛被村庄旁那一片田野所吸引着。这怎样的田野呀,竟然有如我家乡的垛田,一垛一垛的,浮在水面上。远在万里之外,能看到和家乡一样的地形地貌,怎能不让我激动而惭愧呢?激动,自然缘于乡情,让我有如回到家乡田野;惭愧,是我原以为如此的地形特征只有家乡才能有,谁让我们是著名的水乡呢?现在在这里看到,只能说明自己孤陋寡闻,见识有限。让我新奇的还有,如此肥美的垛田之上,没有生长庄稼,在晚风中摇曳的,是繁茂的野草,而草丛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细碎的小花,有粉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红的,真可谓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不仅如此,这垛田上,沟壑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在这垛田的沟汊间,竟然看到了童年时在家乡水面上经常看到的野鸭子,扑腾着翅膀在水面上飞翔,双爪在水上划下长长的波痕,样子潇洒极了。而远处的沟壑间,两只白天鹅正相伴着曲项掏食,想必是一对了,要不怎能如此形影不离呢?这小小的垛田,真给我惊喜不断。就在我快要离开时,竟然发现垛田草丛中,一窝刚出生的小野鸭,“叽叽叽”地围着一只老野鸭,在睡觉呢。我本想上前看个究竟,可又不忍心打扰这帮小家伙,怕它们受到不必要的惊吓,只好悄悄离开。

    当我转身离去时,我才发现同伴们走得差不多了。夕阳的余辉把我的身影长长地印在桑斯安斯村的乡道上,我把匆匆的脚步声留在了宁静的田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