莧  菜 (食骨)
作者︰劉仁前      更新︰2015-12-15 15:34      字數︰780
    飯桌上,不見莧菜(食骨)已有好多年了。

    現時的孩子,很難體會父輩祖父輩對“生臭熟香”的莧菜(食骨)那份特別的情感。那“瓜菜代”的年月,農家飯桌上,常以青菜為主食,不少健壯的漢子,耐勞的農婦,均得了“青紫癥”,對綠色食物產生了厭惡感,怕吃青菜,亦怕青菜腌成的“咸”。因而,飯桌上,一見那紅葉、紅睫的莧菜腌制成的莧菜(食骨),好不開心。

    莧菜生長起來頗快,栽下個把月時光,便能長成半人高,其睫桿亦有常見的甘蔗般粗細了。莧菜長成後,摘葉,削節,去根,將其睫桿剁成寸把長一段,寸把長一段,洗淨,拌上細鹽,裝入壇子,再封上壇口,過七八天便有莧菜(食骨)可食了。考究一些的,封壇口之前,再加上莧菜(食骨)“陳汁”。那樣,新腌制的莧菜(食骨),炖熟之後,口味更醇,更香。吃飯,喝粥,莧菜(食骨)都挺下飯的。嫩莧菜(食骨),可以整段兒咽到肚里去,不妨事。農家孩子頗喜歡。大人多半愛挾上幾段老莧菜(食骨),堆到藍花大海上,扒兩口粳子飯,嚼一段莧菜(食骨),腮幫子一鼓一鼓的,越嚼越有滋味。再扒飯,再嚼。之後,吮其汁,吐出渣汁。那模樣,比吃山珍海味都過癮。

    莧菜(食骨),與豆腐鹵頗類似,聞聞似有臭味,吃在嘴里卻香得很,頗有味道。現時,雖說農家不再專門腌制它了,餐桌上亦不再讓人垂涎了,但一提及它,上了年歲的過來人,都會不由自主感慨幾句,“莧菜(食骨),嘖,那會子的莧菜(食骨)。”

    莧菜(食骨),並沒有完全消失。夜晚,城里街頭的小攤位上,賣油豆腐干子的,就用了莧菜(食骨)的汁來炸豆腐干子,有一種直呼其名為臭干子的,在城里銷路頗好。下班時排隊買,用方便食品袋子裝回家吃。更方便的,竹千子串好了,一塊錢一串,隨買隨吃。小孩子,大姑娘,抓一串,大街上走一路吃一路。看來口味不會錯,否則征服不了這些多半愛挑食的主兒。

    然而,對于另外一些人而言,莧菜(食骨)則伴隨著那段歲月,留在了他們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