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箬
作者:刘仁前      更新:2015-12-15 14:49      字数:1225
    故里多芦荡。鸭知水暖时节,沉睡了一冬之后,芦荡渐渐有了生机。芦芽止不住地窜出水面,嫩绿嫩绿的。浮萍、水花生之类,漾出芦荡。几经春风春雨,芦荡便是碧绿绿的一大片,满眼尽是芦苇子,铺向天边。渐阔的苇叶在春风里摆动着,“沙沙沙”地响。野鸡、野鸭飞进来,小鸟、小雀飞进来,这儿一群,那儿一趟,叽叽啾啾地叫,挺悦耳的。不时有几只燕子,剪水而落,停在芦荡的浅滩上,啄些新泥,之后,飞到寻常百姓家去,尽心营造自己的巢。

    这一带,荡里的芦苇子很是肥美,杆儿粗粗的,苇叶儿阔阔的。五月端午节前,便有姑娘媳妇,三三两两,划了小船到荡子里来打苇叶。这打下的苇叶,专作裹粽子之用,当地人称之为“粽箬”。

    粽箬从芦苇杆上打下之后,需一把一把的,扎好,放到箩筐里,之后,到城里街上去卖。在家乡,卖粽箬,多是女子所为,且不是一人独做。而是三五个甚至十来个女人,搭成帮,荡了小木船进城。

    端午节前的县城,卖粽箬的女人,随处可见。她们挑着青篾小箩筐,走在青砖小巷之上,一溜儿软软的步子,杨柳腰,青竹小扁担在肩头软悠悠的,直晃。时不时地,有女人亮开嗓子吆喝几声:“卖——粽箬格——”“卖——粽箬格——”嗓音儿脆甜甜的,软酥酥的,叫人流连。

    卖粽箬,有这般沿街叫卖的,亦有摆地摊卖的。粽箬装在一只小木盆里,木盆旁边备个小水桶,卖主适时给粽箬洒些水,那粽箬看上去水淋淋的,青滴滴的,难怪女人干这营生才相宜呢。

    地摊上,除了卖粽箬的,还有卖艾的,卖昌蒲的,也有卖红萝卜的。长长的一条龙摆下来,占满了整个巷子,听凭过往客人挑选。要想买粽箬的话,花几分钱便能买到一把了。寻常人家三五把粽箬,过个端午节,便足够了。乡里人,想得颇开,这粽箬从芦苇荡里打下,除了花些工夫,并没费什么神,一年到头,也难得过问那芦苇的长势,卖便宜些无所谓的。

    冬去春来,四季轮回,那芦苇在荡子里,黄了绿,绿了黄,顺乎天然。偶或需要时,进得荡去,或打些苇叶,或割些柴草。住在荡边的人家,每年端午节落得一大片好苇叶,秋季落得一大片好柴草,到也叫人眼馋的。

    想来是粽箬自然天成的缘由,不施化肥之类,且打下便随即上市,满身鲜活之气,一经烫出,既翠,且柔,在女人手指间缠绕几下,之后,便会翻出多种花样:菱角粽,小脚粽,斧头粽……上锅用木炭火蒸煮,待锅圆气之后,便可揭锅。那粽子,出得汤来,清香盈面,青翠逼眼,叫人垂涎。

    当地人裹粽子,配料上也颇多讲究,有白米的,红豆的,绿豆的,蚕豆的,咸肉的,蜜枣的……数不胜数。用不了到端午那天,亲友之间,礼尚往来,那粽子早就你来我往,四处流通了。

    这些,均是早些年的事了。现时城里几分钱一把的粽箬,早就无处可觅了。每至端午,虽有粽箬卖,也多为水伤了色,浸泡过长才上市的。公家号召开发精养鱼池了,芦荡挖去颇多,四四方方的鱼池上,听不到鸟雀叽叽啾啾的叫,亦听不到苇叶“沙沙沙”的响了。

    离开故里,到外地城里做事,每日路过的小巷上,再难见到三五成群的女子,担粽箬,一溜儿软软的步子,还有那甜甜的叫卖:

    “卖——粽箬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