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工阮山
作者︰萬芊      更新︰2016-08-01 19:33      字數︰1387
    有一天晚上,阮山做了個夢,夢見自己突然間剪了無數的剪紙,之後又夢見自己瞬息之間把這些剪紙貼滿了陳墩鎮每家每戶的門窗,火紅一片,神助一般。

    阮山喜歡這夢。

    阮山是個重殘人,每天只能坐在輪椅上,夢境里的一切是他所向往的。

    阮山有個絕技,人稱“剪紙阮”。其實,他並不是從小就能剪紙的,只是做了陳墩鎮中學校的門衛後,才跟他母親學的,為的是打發日復一日漫漫的光陰。

    阮山的父親當陳墩鎮中學校長之前是南下部隊的文化教員。陳墩鎮有幾個上了年紀的老年人還能敘說當年阮山的母親初到陳墩鎮時的情景︰大辮子,穿著碎花土布的棉襖,挎著個小布兜,羞羞地跟在阮校長的幾步之後,一對大鞋,在老街矮闥門後一雙雙驚異的目光對視下,踩著陳墩鎮老街的石板街,從輪船碼頭穿過老鎮走進中學校的大門。中學校是文昌寺改的,大院子是教室,小院子是教師員工宿舍。阮山的母親來了之後,給小院子里的每個窗戶都剪了窗花貼了,紅紅的,一片喜氣。現如今,阮山母親的腿腳也不靈便了。

    阮山做上陳墩鎮中學傳達室的門衛,這是幾十年以後的事。身患絕癥到了彌留時刻的阮校長,躺在病床上,拉著鎮長的手,眼中一片無奈與茫然。那年阮校長還沒有到離休年齡。

    鎮長做主,讓阮山頂替父親,做了學校的門衛。

    阮山做門衛是盡心的。學校里的鐘,是原先寺廟里的鐘,鎮上每每听到鐘聲的人都感到很驚奇,那鐘鏗然轟響,久久回蕩,遠不像一個重殘人所為。鐘聲是快活的,像阮山的心情。確實,每回敲鐘時,阮山心里總在想,只有鐘聲才能到達校園里甚至鎮上他不能到達的每個角角落落。

    門衛阮山後來被人叫作“剪紙阮”,這已經是再後來的事了。這些年當中,跟阮山一起做門衛的,還有阮山的母親。母子倆互相照應著。阮山母親一手出色的剪紙技藝,也就在這些年當中,漸漸地傳給了阮山。原先只是閑了消遣,卻不料這阮山也是個聰明人,這剪紙技藝到他手里,便翻出了好多新的花樣。漸漸的,剪刀翻飛之間,那紙中的人、獸、雲、花、草,虛虛實實,咋看咋覺得好看。

    阮山剪紙,開始只為學校里老師、學生家里辦喜事、逢年過節時剪,剪些喜字呀、壽桃呀、祥雲呀、松鶴呀,送他們。後來有學生考取大學,阮山便剪些鴻雁呀、高山遠水呀,送他們。再後來,鎮上文化站的干部要覓些民間藝術品送出去參賽,讓阮山剪了一些。阮山花心思剪了幾張大的剪紙,依次把陳墩鎮的諸景諸物剪了上去,實的是各式的老房子老橋,虛的是鎮中間彎彎曲曲的小河,配上些人物,倒像是幅全新的清明上河圖,結果一送出去便被人家專家看好了,專家說他剪法稔熟,意境也好,結果在省里得了個金獎。這時,鎮上、學校里便有人把阮山叫做“剪紙阮”,這可能照“泥人張”的叫法。  

    說來也奇怪,做夢的那晚正是阮山六十歲的生日。過了生日,阮山便開始覺得渾身不自在了。開學前一天,學校的人事助理羅老師拎了些慰問品,走進了阮山的傳達室,看母子倆默默地剪著紙,坐了一會,未說一句話,放下慰問品走了。

    羅老師走後,阮山跟母親說,幾十年了,學校多好,真的舍不得呀。

    一直到開學的那天早上,早到學校的老師和學生,看著眼前的校園驚呆了。細瞧,窗戶上、門上,貼了好多的剪紙,校園里的矮樹上、過道上、草坪上,鋪著好多展開的剪紙,剪紙的圖案各種各樣,一片火紅。

    羅老師回過神來,急急去傳達室,只見那小屋除了公家的物件收拾得干干淨淨、整整齊齊外,校工阮山和他的母親早已人去屋空。

    其實,看著阮山母子一直把學校當著自己的家一般,羅老師好幾次都開不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