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皇帝拜師
作者︰
閆增連 更新︰2020-03-05 16:55 字數︰2651
皇帝拜師
元妃嫘祖的怪病很快治好,驚動了皇宮大院的文物群臣。一個個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岐伯,崆峒山來的仙醫,听說是高人廣成子的學生。太厲害了,元妃的病經過很多御醫,都沒有良效。都以為再也治不好了,嗨嗨,這位岐伯仙醫手到病除。真是神醫啊。
特別是佩服岐伯的就是診脈和針法︰你們知道不,岐伯仙醫三個手指一摸脈,就知道是什麼病。就連妖精青梅兒用的妖術都能摸出來。太神奇了。更神的是岐伯仙醫的針法,鬼門十三針,針針扎的要害上,妖精無處藏身,現出原形了。
很多大臣都議論︰咱們有熊國的皇宮大院,若是有岐伯這樣的神醫就好了。有個疑難雜癥也不怕了。可惜呀,這麼好的神醫說不定那會兒就回崆峒山了……
不要說是大臣們愛惜岐伯的醫學才華,就連皇帝也是佩服有加。在元妃的耳前不斷夸獎︰元妃,你真是沾了岐伯仙醫的光啊,沒想到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高的醫術,手到病除。看來,廣成子所言不虛,岐伯的慧根極高,聰明好學,對醫學知識掌握的非常透徹全面,人體的奇經八脈,陰陽五行,髒腑學說,藥物性質,方劑配伍,針灸療法,樣樣精通……
元妃看著皇帝說起這位神醫,高興的勁頭,樂樂地說︰干脆留在皇宮大院,為大臣們服務多好。我看岐伯仙醫善良忠厚,可以重用。
皇帝听到這句話,正對胃口,愉快的說出想法︰不但留在宮中,還要拜他為師,教會我醫學知識。我要親自為黎明百姓治病除疾。
元妃驚愕地看著皇帝,心想,皇帝呀,是不是說醉話。你一個皇帝,拜師一個小小仙醫,有些不合常理啊。
皇帝看著元妃嫘祖懷疑的樣子,就堅定地說︰這是真心話,我一定拜師學習醫學。
元妃嫘祖快樂起來,拍著巴掌,佩服皇帝這種求知精神,鼓勵道︰我看行,皇帝帶頭拜師學醫,一定帶動很多人學醫,不久,有熊國的醫學事業就會發揚光大。
皇帝高興之余,不免還有些擔心,就對元妃道︰單憑治好你的病,還不能確認岐伯的醫術高深。還要多多試探考驗一番。
元妃嫘祖道︰這還不好辦,宮內的大臣,宮女妃子,男女老少,病人多了去了。隨便找幾個,撿那最厲害的。讓岐伯看看,如果都有效果,不就說明一切嗎。
皇帝點頭稱是。很快發出消息,凡是有病的人,都可以找岐伯仙醫治病。這消息傳得很快,一時間,熙熙攘攘的來了一大幫。爭先恐後的伸出胳膊說︰神醫,給我看看。
一間房子里,擺一張長條方桌,上面有棉布做的診脈包。一包針具。一個牛皮藥箱。岐伯端坐方桌後面。微笑著說︰大家別急,一個一個的來,都給看病啊!
簡短的幾句話,推擠的人群立刻安靜下來。年輕的讓著歲數大的,病輕的讓給病重的。秩序井然,尊老愛幼。氣氛非常和諧。
第一個是老太太,坐在岐伯對面,白發蒼蒼,滿臉皺紋,瘦骨嶙峋。指著耳朵,說話漏風︰神醫給我看看。
岐伯給她摸脈,不大一會,就說︰你得腎陰虛,虛火上炎。頭暈目眩,耳聾耳鳴。
老太太睜大眼楮,伸長脖子︰什麼,你說什麼。
岐伯微笑著又解釋一遍。老太太還是伸長脖子問︰你說什麼。大聲點。
眾人哄堂大笑。岐伯微笑點頭,不再問話。刷刷開出藥方,配好藥,囑咐︰熬藥湯,一日三次。飯前喝。伸出三個手指解釋︰一日三次。連喝三天。
沒等老太太說話,老伴兒鞠躬拜謝道︰神醫,我都听懂了。
第二個是婦女,沒等開口,岐伯就開始診脈,不大一會兒,就說出癥狀︰你是肚子涼痛,每月來潮淋灕不淨,斷斷續續。
婦女驚訝的說︰哎呀真是神醫,說得對極了。是這樣的。那你說是怎麼回事?
岐伯道︰你素體陽虛,感受風寒。導致脾陽虛弱。運化失常,脾不統血所致。
婦女點頭稱是,急促的問︰能治好嗎?
岐伯道︰能啊,三服藥可治愈。
婦女高興而去。
第三個是老頭,被兒子媳婦攙扶,哼哼呀呀趴在方桌上,愁眉苦臉,眼含淚花。
岐伯摸了一會脈,說︰你的腰腿痛,你走幾步。
老頭哼哼呀呀顫巍巍的走幾步,立住不動了,說我走不了幾步。岐伯看他的臉上虛汗流淌。就擺擺手停下。說︰你立住不動啊。隨後用手拇指在腰部點了幾下,又在手背的陷窩處扎一針,不停地捻針。幾分鐘後,岐伯說︰你走走看。
奇跡出現了,老頭晃晃腰,伸伸脖子,踢踢腿,走幾步,竟然可以走路了。大喊︰嗨呀,神了,不覺得痛了。
眾人大笑︰你裝的病吧。
老頭努嘴道︰瞎說!你們沒看見神醫給治的好嗎。神醫就是神啊。
歡笑聲中,老頭高高興興而去。眾人的熱情高漲起來,求治的病人擠滿了屋子,院外也是排隊等候。從早晨忙到中午,又從下午忙到天黑。岐伯累的腰酸背疼。毫無怨言。中間連口水都沒時間喝一口。一連幾天都是這樣。
更加神奇的是,開除的草藥,病人熬湯喝下,個個都有神奇療效。返回來面見神醫道謝。送來不少的禮物。可把岐伯愁壞了,望著成堆的禮物,這可怎麼辦啊。不收下,病人不走,收下,沒地方擱呀。
這一情況反映到皇帝,高興地對元妃嫘祖說︰看來,岐伯的醫術名不虛傳。的確高深。
元妃嫘祖道︰你已經考驗過了,還不拜師啊!
皇帝樂呵呵的點頭道︰那好,選個良辰吉日,拜師學醫。
拜師這天,晴空萬里,皇帝請岐伯來到明經堂。岐伯不解,這里建設的肅穆整潔,莊嚴大氣。擺滿了皇帝研習的書籍。就試探的問︰皇帝殿下,來這里不知何事?
皇帝扶著岐伯坐在藤椅,突然跪地叩頭,高聲道︰師傅在上,弟子有禮了。
岐伯驚慌失措,跪地叩頭道︰皇帝請起,山民岐伯該死!
皇帝起身端來茶水道︰師傅請用茶。
岐伯臉紅脖子粗,羞愧難當。硬是跪求皇帝落座。岐伯誠惶誠恐道︰皇帝有何教誨請講。
皇帝道︰我要拜您為師,研習醫學。只因仙師醫術神奇,手到病除。感動與我。決心刻苦學習,為有熊國的黎民百姓治病療傷。
岐伯深深地感動,有熊國有這樣的好皇帝,百姓幸甚,國家幸甚,一定會國富民強,江山永固。岐伯發自肺腑︰皇帝萬歲,岐伯願將薄學悉數盡傳。造福國家百姓……
自此,皇帝就在明經堂開始一問一答,苦苦修煉醫學知識。
皇帝問︰余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余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余欲勿使而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于後世。必明為之法,令終而不滅,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經紀;異其篇章,別其表里,為之始終;令各有形,先立針經。願聞其情。
岐伯答道︰臣請推而次之,令有綱紀,始于一,終于九焉。
皇帝道︰請細言其道。
岐伯道︰小針之要,易陳而難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未賭其疾,惡知其原?刺之微,在速遲,粗守關,上守機,機之動,不離其空,空中之機,清靜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機之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道,叩之不發。知其往來,要與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獨有之,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正行無間,逆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針道畢矣。
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