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短篇小说《山里红日》
作者:闫增连      更新:2020-11-29 21:02      字数:2938
    2童年记忆

    我叫鎖儿,这是儿时的名字。听娘说,我是家里唯一长着把儿的,生怕有个闪失,就随口说出鎖儿,意思是牢牢锁在这个家,长大传宗接代。我的爷爷奶奶走得早,爹爹很早成了孤儿。凭着勤恳持家,每日早起晚归,日子虽苦犹甜。乡里乡亲的都看着爹本分老实,给介绍一位姑娘,等爹见面时,姑娘一看,爹一身的泥土,霎时死了心,扔出一句绝情话,别提了,起屁股走人,留下一个冰冷的身影……

    爹的心理难过极了,憋着一肚子气,跑到很远的地方打工。正好遇到了娘,那时的娘不是很漂亮,但很善良。一对善良人走到了一起。回到家里简单招待亲朋,就算结婚了。后来生下一个女婴,就是我的姐姐。爹娘觉得山沟里没有长把儿的不行,背背扛扛,一些重体力,都得男人干。于是,又生了我。爹娘喜欢的不行,就叫我鎖儿。

    我长大几岁,经常在姥姥家。老爷是个乡土文墨人,劳动空闲经常和一些村民讲故事。杨家将,隋唐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红楼梦。家里堆着泛黄的破旧书籍,带着一副花镜,讲故事眉飞色舞。不厌其烦,几乎天天有人愿意听。我有时听得懵懵懂懂,但里面的人物故事也记住一星半点儿。特别是老爷珍藏着名人的名言字迹,保护得宝贝儿似的。我伸手翻腾,老爷就说,别动啊,你还小,等长大了有知识了再看,你就明白了。我胆怯地缩回手,认为那清秀的黑色墨迹真的藏着宝贝儿。非常神秘,总想偷偷看几眼。

    老爷还有一个优点,善于接济穷苦人家。不但不嫌弃爹家穷,嘱咐娘要勤俭勤劳,和和睦睦过日子。一定要儿女上学多读书。时不时地来家里看看,带些粮食零花钱。邻里乡亲,谁家有困难时,或多或少,给与帮助。

    爹受到老爷影响,在我上学年龄就督促我进了小学。经常说,鎖儿,你是咱家的根,长大是顶梁柱,一定好好学习,识文断字才有出息,不能当个睁眼瞎。爹娘的厚道,姥爷的文墨,在我幼小的心里打上深刻的烙印……于是,我很听话,走进简朴的山村小学。学习很刻苦,成绩还算上乘。爹娘对我不断夸奖,抱有很大希望。甚至,背着姐姐给我荷包蛋吃,时间久了,姐姐发现了秘密,我的嘴唇粘着蛋黄。她没有哭闹,而是,拿着镰刀砍柴,挖猪食,那样的卖力,遇到沟沟坎坎,总是说,弟弟,小心绊倒,慢点儿……

    3太阳照亮碾子沟

    碾子沟,距离县城一百多里山路。不远的地方就是涞源。这里平均海拔七百多米。主要农作物就是玉米,俗称棒子。红薯,土豆,谷物红黄豆之类。土质贫瘠,雨量充沛还有收成,大旱之年,能留下籽种就不错。当地人嬉笑说,这里是兔子不拉屎的荒凉地,种一葫芦收倆瓢。

    县政府为了这里的百姓生活改善,派出扶贫工作队,摸底排查,给贫困户建档立卡,每年给与经济补助。

    文坡是文联的副主席,因为写出不少文章,出版了散文集,获得省里的五个一工程奖,受到政府重视。特意委派他担任碾子沟扶贫第一书记。

    王书记也是山沟里长大的。对山村土地和百姓有着特殊的情感,深知土地的重要性。当他和徐宁等几位队友一路辛苦来到紫荆关镇政府报道,负责人也出外下乡。办公室人员说,不知道啥时候回来。王书记说,干脆先奔碾子沟村委会办公室。

    驻村的老队员得知王书记带着新队友接替自己,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是留恋不舍,在山里住得太久?老队员们交接了贫困户建档立卡表,一个个眼含热泪,挥手致意,深情地说,王书记,您们多保重。

    放心吧,我们会继续努力。

    碾子沟这一天本来是有雾气的,但今天意外的晴朗。当王书记走进村子的那刻,时至中午,温热的太阳驱散了云层,露出金光,山坡大地亮堂堂。玉米挺直了腰杆子,红薯叶子抖落圆乎乎的水珠,吸收阳光的温暖。

    一块不大的地里,有个戴着眼镜的男子汉,度步走来走去,默默数着玉米棵子。他的队友说,王书记,你步量土地多少,多少棵玉米?

    王书记沉重地说,不到一分地,都是沙子石子,根本没有土,那里有收成。我粗略估计,这块地最多也就收几十斤。从春种到秋收,流的汗水比雨水多,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怪不得这里的农民兄弟日子过得苦啊。

    你们是干嘛的。地头猛然出现一个驼背老头,光着膀子,黑不溜秋的脸上粗粗拉拉,胡子也有几天不刮,蓬头垢面,满身泥土,说话嗡声嗡气。

    这个人徒然出现,惊了一跳。王书记笑着说,老哥哥,我们是来这里扶贫的干部。这是您的玉米地?

    扶贫干部?老汉错愕吃惊的样子,带着疑问说,是我的地,还以为是有人偷我的嫩棒子回家煮着吃哩。

    不是不是,我是步量这块地多少,数数玉米多少棵,算算一年收多少粮食。

    算个屁呀,这兔子不拉屎的地儿,种一葫芦收倆瓢!……我还是推石头修路去吧,不跟着瞎扯淡了。

    王书记还想拉家常,不料这家伙呲溜呲溜很快不见了。留下脏兮兮冷飕飕的黑影子。这是为啥?兜头一瓢冷水,饭里飞进苍蝇,高涨的热情被无情的现实戏弄。这是为啥?难道村民对扶贫有成见,哪里工作有欠缺?黑汉子溜走了,黑影却留下来,王书记的心很沉重,就像是路边的脏兮兮冷冰冰沉甸甸的石头。令人不解的是,政府每年都要拿出财政支持扶贫工作,这个黑汉子就像是见到天外来客,有些不近情理匪夷所思了。

    去村委会,走,先了解一下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再说。王书记带着队员走进了一所院子。这是比较简陋的瓦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房屋建设,显得老旧沧桑,默默忍受风霜雨雪,时代烙印镌刻在灰色屋脊里。几个人站在门口,若有所思。

    王书记,你们真的来了,我们盼星星盼月亮,今天盼来了太阳。哈哈,快进屋子吧。

    张勇几乎流泪,眼睛湿乎乎,拉着王书记的手久久不放。

    你们的工作队可以回家团聚,在这贫瘠的大山里,的确苦了弟兄们,看每个人都老……了……几……岁……王书记嗓音颤抖说不出,紧紧握住手,表达内心的敬意。这一握手,释放友爱,情谊,理解,尊重,互助……

    老队员们收起了被窝卷,单身汉的浓烈气味立刻收敛不少。每人脸上露出笑容,扶贫工作的压力此刻释放干干净净,踏上回家的路,走出闭塞的大山沟,该洗洗澡,搓搓背,吃上可口的饭菜,子女爬上脊背喊着爸爸,一家人其乐融融。

    唯独王书记和张勇坐在一张老旧办公桌旁,笨拙的木凳子凉兮兮的,王书记的屁股即刻受到冷气袭扰。这是糖尿病人气血虚弱的症状,但这些顾不上,认真听老队长张勇的介绍。

    这个村子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十家,但有六个人是聋子。还有的腿脚不灵活,老弱病残,无一技之长,靠薄田难以为继。每年低保,养老金,几千扶贫款。虽然勉强可以度日,但有个大病就一夜返贫。这是最最头痛的。这里山高坡陡,信息闭塞,没有经济来源。年轻的靠出去打工。老年人留守老宅,靠着扶贫款也不是长久之计。我是没有好办法了,这里就交给王书记吧。

    王书记看着建档立卡登记表,一个个稀奇古怪的名字凝固在眼帘。闫某某李某某张某某……这些名字就像是小石子击打着心脏,嘭嘭嘭……王书记送走了张勇,站在院子里。仰望天空,阳光照耀下,湛蓝如洗,凝重的心里略微缓解。这时候,村委会支部书记赶来,热情呼喊。王书记,久闻大名,您是大作家,来到山沟里,不习惯。走,去我家喝酒去。

    不不,我不会喝酒,有糖尿病。

    我不信不喝酒,咱们这个岁数,谁不闹个半斤八两的。

    真的不会,我每天都打着针。不信你看看我的……王书记指指肚皮,早已是针眼儿天下。

    听我唠叨唠叨村里的贫困户可以吧,哪怕坐在我家喝一杯你嫂子烧的开水也行啊.

    这种真诚无法阻挡,王书记只好答应。眼前这位憨厚朴实的村委会支部书记信得过,听听他讲的村民故事何尝不是好事,学学经验对开展工作大有裨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