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品书滋味(随笔)
作者:闫增连      更新:2016-07-10 16:23      字数:1709
    吃饭不能囫囵吞枣,细嚼慢咽才觉香甜。读书也然,精读细想,反复推敲,就能品出滋味。

    孩提时在学堂,听老师读书,与伙伴们大声跟读,或是课余尽情朗诵,感觉很快乐,以至于冬天不生火,手脚都冻裂,跺着脚搓着手哈着热气,坐在石墩趴在木板上读写,不觉得苦。尽管写的字歪歪扭扭,读的书磕磕绊绊,受到老师夸奖,就欢蹦乱跳……这个时候不懂书的滋味。

    读书有滋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语文老师讲课有些磕巴,激动时就用粉笔头戳打黑板,甚至捏碎。他的动作带有感情,很投入,揪住学生的心。我们鸦雀无声,细心听讲。他给我们介绍大量作家,特别是介绍保定作家赵新,如何从农村走出大山,不断写作,一步一步走进作家队伍。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很幼稚的产生一个想法:学习赵新,长大当作家!于是乎,借来名著《苦菜花》,拼命翻看。不但黑夜读,白天上课也偷偷读。我陶醉其中,忘记自己还是学生。语文老师夸我是个好学生。然而,数学物理化学老师发怒了。趁我埋头桌堂“偷食”,冷不丁夺走“宝贝”,满脸怒色说:“闫增连,站到院子里!”我胆怯的接受罚站。从那时,我和数理化老师成了冤家对头,反感再听课……成绩当然下滑,早早回家放羊,语文老师找家长谈心,勉强复学……

    但我就是没有上大学的命,还是过早辍学,进入爸爸的单位,看我激灵,安排当警卫。收发信件报纸。每次报纸送来,我就先读。这是一份保定日报,新闻啊散文啊都看。渐渐有了兴趣,读出了滋味。心中的作家梦开始萌芽,大写特写起来。还背着爸爸支取工资参加中国当代文学函授中心学习。不知哪来的劲头,通宵达旦埋头写作,一片片稿件寄出,却是不见回音,熬得面黄肌瘦,精神恍惚。爸爸呵斥:“成不了事!”但我没有退缩,和爸爸较上劲,更加卖力读写。忽然有一天,报社来封信鼓励我。办公室主任说:“有希望,你在报社挂上号啦!”我更加得意洋洋地继续投稿,爸爸却断然送我去内蒙学医。

    从内蒙回家后,有人给介绍媳妇,女方看我说话敞亮清楚,同意跟我结婚。我心中大喜:这是读书写稿练出来的,沾了文学梦的光。从此,这个梦又开始折磨。黑夜不回家陪媳妇,却与光棍小伙子们挤在一起,大侃文学。读书写稿,鼻子眼睛都是柴油烟子,咳痰都是柴油味儿。有个伙伴有一天说:“增连,我在村干部家的窗户上看报纸,有你一篇文章。”没等他说完,我就猜出来,自豪地说:“题目是《我迷上了文学》是不是?”伙伴惊异地望着我,有些不相信地说:“你说说内容。”因为是投入感情的稿件,文字早已烂熟于心,滔滔的背出来。伙伴们服了气。但好景不长,在家种地之余,无论怎样写,都是泥牛入海。有一次,收到杨立华老师的信:打开一看,有句话很触动,“是金子迟早要闪光,是顽石搁在金銮殿也无济于事!”,我自思:是金子还是顽石?日子过得紧巴,村里人开始说三道四,怀疑写作能力,认为这是不正干。有那个闲功夫还不如捡粪肥肥庄稼。割柴冒冒烟气。还有的不对眼的人就和媳妇说:“你这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等等刺人话语。最气愤的是,有的人借走书赖着不还,还有的把书糊在顶棚,他们那里珍惜,这都是我省吃俭用积攒的钱买的书啊。面对尴尬境地,我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读书上瘾,品尝其中滋味,不舍梦想,决心离开山村。走进县城,只身一人住进第一旅馆,白天出去找活儿干,夜间读书爬格子。有时去图书馆转悠,借阅文学杂志,不停写稿。给易水报投的多,引起文联重视,专门送我去保定拜见赵新老师,真是喜出望外,作家赵新是心中偶像!高兴见过面,开始不断写稿读书。可惜,孩子老婆吃穿住行,没钱不能生存。我狂热的梦想暂时搁置起来,专心挣钱养家……当我买好房子,有了栖身之地,生活稳定,精神尤感空虚。读书写稿的欲望如虫钻一般无法抑制。利用业余时间投稿。也许是生活磨砺,也许是对书品出滋味,竟然被保定日报采用几篇稿件。一下子激活了埋藏的热情,文学梦也如影随形的闪现,再次找回了感觉。

    今天读书,不再是毛头小伙的狂热,冷静思考分析总结成败得失。每读一本书,写一篇稿,都要细心推敲琢磨,品其中滋味,做到有始有终。究竟是金子还是顽石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找回自己,懂得文学与生活的协调互补。我想,随着社会生活阅历深厚,不论读书写稿,一定会细品,让书香伴随一生吧,这样的生活充实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