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钟离战起
作者:千年老妖      更新:2016-07-25 18:27      字数:3759
    第19章:钟离战起

    烟花三月,淮水之滨春花绽放,春阳暖寻,河岸的青草一片绿意,到处充满着旺盛的生机。

    但淮水两岸的气氛却一如寒冬般的刺骨。

    淮水南岸,二十万南梁大军坚守钟离,南梁右卫将军曹景宗奉梁武帝诏命,从尽量调运大批粮草,亲自督战,准备利用淮水天堑,死守钟离,以确保南梁北疆防线不被魏军突破,不然的话,淮水防线一旦被魏军突破,他们就能够长军直入,南梁军队再难组织起有效的防线。

    淮水北岸,北魏数支军队重兵屯守于此,形成环伺之势,主力部队由北魏著名将领、中山王元英率领。元英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孙,景穆帝拓跋晃之孙,南安王拓跋桢之子,此人“性识聪敏,善骑射,解音律,微晓医术”,而且博闻强记,孝文帝时,即因战功赫赫任为平北将军、武川镇都大将、假魏公,后又因屡立战功迁都督梁益宁三州诸军事、安南将军、领护西戎校尉、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等要职。

    元英曾率军于边境一带进行防御,曾因“大驾亲动,势倾东南,汉中有可乘之会”而上表孝文帝,并最终大败齐军,乘胜长驱直入,进抵南郑,一时“汉川之民,以为神也,相率归附”。魏军收兵之际,萧懿派出的另一支部队抵达战场。魏军皆已疲惫,未料齐军突至,加上敌众我寡,皆大为恐惧,准备遁走。拓跋英见齐军来攻,故意放松缰绳,驱马缓行,神色自若。而后登高瞭望,指指划划,如布置阵势状,等各军行到齐,整列后才命前进。萧懿疑心魏军设有伏兵,徘徊不前。拓跋英率魏军乘机反击,大破齐军,遂包围南郑。同时严令军纪,一无所犯,使远近百姓悦附,皆供租运。元英此役一战成名,威震诸国,并因功被孝文帝升为安南大将军,赐爵广武伯。

    北魏军队除主帅元英外,尚有镇东将军萧宝寅率领的十万大军镇守在左翼的洛口城,而平东将军杨大眼提二十万大军从洛阳城日夜不停地赶来,三路大军骑兵二十四万、步兵五十四万、水军两万,号称拥有百万大军。因两个月前在洛口大败南梁临川王萧宏率领的军队,歼敌近五万人,主帅元英信心大涨,和镇东将军萧宝寅以及平东将军杨大眼商定,定在此役大败南梁军队,令南梁此役之后一蹶不振,对北魏再无任何威胁。是故,当宣武帝在二月初因彼土蒸湿,久攻力疲,不宜再战,诏元英还师,“师行已久,士马疲瘠,贼城险固,卒难攻屠。冬春之交,稍非胜便,十万之众,日费无赀。方图后举,不待今事。且可密装徐严,为振旅之意,整疆完土,开示威略。左右蛮楚,素应逃亡,或窜山湖,或难制掠。若凶渠黠党,有须翦除者,便可扑扫,以清疆界。如其强狡凭阻,未易致力者,亦不烦肆兵。凯旋迟近,不复委曲。”元英则上表请求宽延时日:“臣奉辞伐罪,志殄逋寇,想敌量攻,期至二月将末三月之初,理在必克。但自此月一日以来,霖雨连并,可谓天违人愿。然王者行师,举动不易,不可以少致睽淹,便生异议。臣亦谛思:若入三月已后,天晴地燥,凭陵是常。如其连雨仍接,不得进攻者,臣已更高邵阳之桥,防其泛突。意外洪长,虑其破桥,臣亦部分造船,复于钟离城随水狭处,营造浮桥,至三月中旬,桥必克成。晴则攻腾,雨则围守,水陆二图,以得为限。实愿朝廷特开远略,少复赐宽,假以日月,无使为山之功,中途而废。”为此,宣武帝才决心攻打钟离城,并派步兵校尉范绍到元英军营中监军。

    当杨大眼率众将士和杨白花到淮水之滨时,元英和镇东将军萧宝寅率领的几十万大军已经围攻钟离城半月之久,虽然钟离城内只有昌义之带领的三千守军,双方实力悬殊太大,但由于钟离城北临淮水,淮水形成了钟离城天然的屏障,让钟离城易守难攻,形如天险,再加上北魏军队虽能在陆地上纵横无敌,但对于水战却相当的陌生,因此,南梁的三千守军与北魏的二十万大军对峙了半月之余,北魏大军始终难以攻下。

    元英正踌躇间,大帐外士兵通报杨大眼带领儿子杨白花在帐外求见,连忙对士兵道:“快快请杨将军进帐!”

    大帐营门打开,杨大眼一身戎装走了进来,背后跟着一员小将,元英连忙走下座来,几步走到大帐中央,“哎呀呀,杨将军从洛阳连夜行军,风尘仆仆,一路辛苦了。听闻将军从洛阳领军,日夜兼程,马不停蹄,沿着淮河由西向东,日过两竿,就已经迅速突破梁军河南主帅王茂的三道防线,击杀南梁辅国将军王花,走马一合阵斩南梁龙骧将军申天化,斧劈梁军河南主帅王茂,阵前诛杀梁将蓝怀恭,宋黑,三日里接连攻陷河南、宿预、淮泗、荆沔等多座城池,令梁兵望风丧胆,以至于民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三百年前,张辽威震逍遥津,亦不过如此尔,杨将军真乃神人也! ”

    杨大眼进得帐来,一见元英下座迎接自己,尚在军帐中央,连忙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末将惭愧,杨大眼参见王爷。”

    杨大眼身后的小将也连忙单膝跪地。

    元英连忙伸手把杨大眼搀起,哈哈大笑,“杨将军莫要多礼,你我同朝为臣,都是为当今圣上效命,希望你我能够同心协力,早日打下钟离城。”

    未等杨大眼说话,元英迅速搀起杨大眼身后跪着的小将,“这位少年将军,定是洛阳城人人传说的杨将军的公子吧。”

    “回禀王爷,末将杨白花,愿意听从王爷的差遣。”那小将双手抱拳,恭敬地说。

    “好好好,杨将军,杨公子,请坐”,元英,面带笑容,在行军案前坐定,“来人,去请镇东将军到本帅的营帐”。

    片刻,镇东将军萧宝寅走进军帐,杨大眼连忙站起,两人施礼过后,元英问:“不知二位将军有何攻城之策?”

    杨大眼忙道:“末将初来乍到,对前方阵地尚不熟悉,一切听从王爷和萧将军的安排,末将无所不从。”

    元英望着镇东将军萧宝寅,“萧将军有何良策?”

    “王爷”,镇东将军萧宝寅抱了抱拳,“杨将军,在下以为,趁着钟离城内守军人少,我们应该集中兵力,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拿下钟离城,不然的话,一旦附近合肥的韦睿军、道人洲的曹景宗、南梁太守冯道根,以及裴邃、李文钊等的南梁军队赶来救援的话,再想攻打下钟离城的话,就会越加的困难了。”

    元英点了点头,朝杨大眼望了一眼,杨大眼也赞同的点了点头,但杨白花的嘴角却泛起一丝不易觉察的冷笑。

    “杨公子,不知对攻打钟离城有何计策?”

    杨大眼和身后的杨白花都没想到元英会问,猛地一怔,杨大眼连忙回答道:“王爷,犬子少不省事,末将此番带他前来,是要让他在疆场上和众位将军多学习,多见识的。王爷见笑了。”

    元英再次望着杨白花,“杨公子,有何良策,不妨当着本王的面说出来,本王和萧将军以及杨将军共同参谋一下。”

    杨白花半坐起身,朝着元英和镇东将军萧宝寅抱拳施礼,“王爷,萧将军,在下有一愚见,说的不妥当的地方,还请王爷和萧将军海涵。”

    见父亲杨大眼不作声,杨白花清了清嗓子,“王爷和萧将军都是多年征战疆场的英雄,自是知道,疆场作战,关键的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此即《孙子兵法》中所载的田忌赛马”。

    元英眼中一闪,“杨公子读过《孙子兵法》?”

    杨白花刚想说话,杨大眼忙道:“末将府中有一落魄的汉族文人,末将见他因病被困在旅店,曾相救于他。此人后来为报此恩德,凭记忆写出几页《孙子兵法》中的故事送与末将,末将闲暇无事时曾说与犬子听,没成想今日被他卖弄与此,王爷和萧将军千万莫笑。”

    “无妨”,元英摆了摆手,“杨公子只管直言,何为我方之长,何为敌方之短?”

    “我和父亲在过来的路上曾经观察过附近的地形,钟离城之所以难攻打,就在于它以淮水为天然屏障,周围的百姓曾说,现在这个季节的淮河水是最浅的,一旦再过一月左右的时间,淮河水汛期到来,河面暴涨,那时,如再想攻打钟离城,将会更加困难。因此,我们势必要在最近把钟离城拿下”,杨白花停了一下,“要攻打钟离城,我们就必须把目前集中在大营附近的几十万大军分散开来。因为就必须要渡过淮河这个天堑,但淮河上的桥已经被南梁军队给拆除了,我们眼下要做的,就是要在淮河上架桥,然后拍一直部队到对岸去,保证桥梁的通行。但是桥梁太窄,能够通行的士兵人数不可能太多,几十万大军集中在淮河桥梁两端,和几千人的作用差不多,一部分人浴血奋战,其他的人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看着。因此,桥梁加好之后,王爷、萧将军、父帅,要各领一支部队,一人负责攻城,一人负责保障桥梁的通行,谨防南梁军队破坏桥梁,一人留守大营,负责粮草安全,如此,不消多日,钟离城定可攻破。”

    元英和镇东将军萧宝寅听罢杨白花此言,连忙击掌叫好,“杨将军,恭喜啊,令公子如此年轻,就有不凡见解,吾等羞愧不已啊。”

    杨大眼连忙站起,“王爷和萧将军见笑了,犬子乱言而已,末将惭愧,王爷和萧将军做不得真。”

    元英正色道:“就以杨公子之策,劳烦萧将军代领水军,日夜搭建桥梁,守卫在桥梁两侧,提防南梁军队破坏通道,本王就代领十万大军渡过淮河,全力攻打钟离城,杨将军,就请你带着令公子守卫在淮河北岸,负责攻城大军的粮草补给,并时刻戒备南梁军队渡河从后方偷袭我攻城部队。两位将军以为如何?”

    杨白花刚想说话,杨大眼急忙暗中拉了一下杨白花的战袍。

    “谨遵王爷号令!”杨大眼和萧宝寅连忙听令。

    进到自己的军营帐内,杨白花急忙问:“父帅,您刚才为何要拦住我?要攻打钟离城,还有重要的一步,我还没有说出来呢。”

    “行了”,杨大眼连忙打住,“隔墙有耳,以后在外人面前说话小心点,有什么话,烂在自己的肚子里。”

    “可我们千里迢迢率大军过来,竟然让我们负责粮草,岂不气人?”杨白花有点愤愤不平。

    “让我们守护粮草,我们守护就是了”,杨大眼用无所谓的语气说,“即使我们打了胜仗,功劳也不是我们的。”

    “可是”,杨白花不服气的说。

    杨大眼哈了一口气,“行了,早点休息,明日看他们攻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