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庙遇仙真
作者:千年老妖      更新:2016-07-20 20:44      字数:3499
    第16章:庙遇仙真

    公元506年,洛阳城西四十里,水月庵。

    平时寂静无人的水月庵,这几日异常的热闹,水月庵的每个角落里都能见到陌生的面孔,但每张面孔上都有一双警惕的眼睛。各式的贡品不断从外面被运到水月庵里,只是,水月庵里的尼姑却被严令禁止待在后山房的院子里,没有允许,不得到前面的各个大殿里去。

    水月庵后山房的清尘殿里,了尘师太正在打坐念佛,随着一句句的佛经从口里唱念出来,了尘师太感觉人也进入到了一种空虚澄明的境界中。

    “娘亲!”突然,大殿外一声清唱袅残音,这声音如银铃般响在了尘师太的耳边,让了尘师太顿时从空虚澄明的佛家境界中回到了尘世。不用睁开眼睛,了尘师太也知道,自己的女儿又在阻碍自己的参悟之徒。

    “妙音,我已经给你说过无数遍了,我不是你的娘亲,要喊我了尘师太,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虽是斥责之语,但了尘师太的腔调里听不出半分的不满与恼怒来,反而充满了慈爱。

    “娘亲,您明明是我的娘亲,却不让我叫你,非要我叫你什么了尘师太,您让我怎么能够记得住嘛。”被称作妙音的女子,声音里充满了娇嗔。

    “顽皮”,了尘师太随手拿起身边的拂尘,轻轻抽打了妙音一下,“你不在你的房间内背诵佛经,过来烦扰我干吗?”

    “娘亲,外面这么热闹,我怎么能够背得下去。”妙音埋怨道。

    “你这孩子,心里安静,世界自无挂碍,自己心里不安静,还去埋怨外界打扰了你,看来还要罚你背诵五十遍佛经才能见到效果。”了尘师太用手指指了指妙音。

    “娘亲,我到前山的大殿里去看看热闹好不好,听说今天当今圣上要到水月庵做法事呢,这么热闹的事,你不会那么狠心,把我关在这儿背诵佛经吧”,妙音声音里,明显带着些不满。

    了尘师太心里一动,“当今圣上,你说的是那个当今圣上?”

    “还能是哪个啊,当然是当今北魏国的宣武帝元恪啊。你每天把自己关在这寺庙里,对外面的世界一点都不知道了。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你还天天给我讲那些陈年旧事,外面的世界早就改变了。”妙音的强调中充满着对了尘师太的抱怨。

    “我们知道那么多外在世界的事又有何用”,了尘师太顿了一下,“我们出家人,一辈子待在寺院里,与世无争,一心向佛,岂不更好?”

    “可我不想一辈子就这样青灯古佛,荒度一生”,妙音的声音里有些沮丧,“娘亲,你别再叫我妙音了,好不好,你说过的,我原来的名字叫做仙真,仙真这个名字比妙音好听很多啊,你以后还是叫我仙真吧。”

    “名字只是一个虚幻的符号,出家人计较那些干什么啊”,一听到仙真的名字,了尘师太有些恍惚。

    妙音有些倔强,“反正,我可不想像你一样,一辈子待在这寺庙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我渴望过那种轰轰烈烈的生活,一辈子轰轰烈烈的活一次,哪怕是付出任何代价,也是值得的。”

    了尘师太暗暗叹息,虽然十多年来她在这深山古寺中青灯伴古佛,每日与佛祖为伴,但外在世界的纷纭变化,她又何曾不知。自从她带着女儿仙真和玄静师太一起,从杨大眼的辅国将军府逃出以后,杨夫人每半年都会装作进寺许愿还愿的模样,到这水月庵来告诉她外面世界的变化。她到这水月庵不到半年,在杨大眼和朝内群臣的极力请求下,孝文帝赦免了武始侯胡国珍的死罪,但是被逐出了洛阳城,和家族里的人一起流放边疆服苦役。第二年,废太子元恂被人告发仍与左右密谋反叛,孝文帝在长安命中书侍郎邢峦与咸阳王元禧,带着诏书和毒酒前往河阳,赐死了元恂,尸体仅用平常的衣服和粗木棺材收殓,就地葬在了河阳城。又过了三年,孝文帝昭立二皇子元恪为太子,大赦天下,胡国珍得以从边疆的苦役中解脱,但仍被限制在边疆,不得返回洛阳。再过了两年,孝文帝在洛阳病重,命司徒元勰派人前往洛阳,请皇太子元恪到鲁阳登基即位。任命侍中、护军将军、北海王元详为司空公,镇南将军王肃为尚书令,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元嘉为尚书左仆射,尚书宋弁为吏部尚书,与侍中、太尉公元禧,尚书右仆射、任城王元澄等六人共同辅佐朝政。没过几日,孝文帝因病重驾崩,皇太子元恪在鲁阳即皇帝位,是为宣武帝,改年号为景明。北魏的这些重大事件,却始终没有带来她渴望中的大赦,她渴望有朝一日,老爷和家族中的人能够得到赦免,回到洛阳城,一家人团聚,只是,这愿望看起来是那么的遥远。

    因此,面对妙音的埋怨,她只能选择沉默。

    宣武帝元恪此刻坐在龙辇之上,心里似乎感觉不到快乐。

    自从在皇叔咸阳王元禧、高阳王元雍、任城王元澄、北海王元详、广阳王元嘉、彭城王元勰,以及镇南将军王肃、尚书宋弁等洛阳城朝中权贵的支持下,成功地把前太子元恂给废掉,并用计谋让孝文帝赐死长兄元恂之后,他时常在梦里梦见长兄元恂向他索命,多少个夜里,他在梦里被长兄元恂追赶,浑身大汗地醒来,以至于嫔妃于氏因此而染上了惊恐之症,终于在一年后因惊恐而致死。他甚至因此而怀疑是长兄元恂在索命,但噩梦却并未因此而停止,反而更加深了。半年后,三岁的长子元昌因病早夭,更是让他坚信因果报应。为了赎罪,他想到了寺庙,再加上怀念死去的母亲高照容,让他决定到母亲生前出资供养的水月庵里去做法事,以减轻自己的罪责。

    正烦乱间,内侍总管李义在龙辇下报:“圣上,已经到水月庵寺前了,圣上是要下辇自己走进寺庙里,还是让奴才抬着龙辇进去”。

    宣武帝略一思索,“还是朕一步一步走进寺庙去吧,这样,佛祖也能感应得到朕的诚心。”

    内侍总管李义连忙伸手撩开了龙撵上的珠帘,宣武帝慢慢走下龙辇,抬头看了一下水月庵周围的风景。

    水月庵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茂密,郁郁苍苍,清风拂来,令人神清气爽,比总处在皇宫之中心情舒畅的多。水月庵进山的路在一处缺口之中,这缺口正面对着洛阳城,从远处看,水月庵恰如处在一把巨大的座椅之上,面对着每一位进山来朝拜的信徒。

    宣武帝不由得暗暗感叹水月庵四周的风水,当初,水月庵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地方建寺,正是因为这四周的风水,后来,有多少达官贵人因为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想用重金把这块地方买下来,以留作百年之后建墓。商谈不成,一些人就想着强抢,不得已,水月庵中的主持找到了当时孝文帝正宠幸的贵人高照容,在贵人高照容的资助下,水月庵才得以顺利建寺,只是,令人感慨的是,文昭皇后高照容的善举,却没能给她带来善果,文昭皇后高照容最终还是被冯妙莲给设计害死。

    “圣上,走吧,这水月庵里的尼姑们都在等着圣上驾临呢。”内侍总管李义一句话,把宣武帝从对母亲的思念中拉了回来。宣武帝定了一下心神,在众太监的簇拥下,向水月庵内走去。

    水月庵的主持玄静师太早就做好了接待的准备,在大殿拜过佛祖,热热闹闹的法事做完之后,主持玄静师太建议宣武帝到文昭皇后高照容生前所立的一个佛堂去,一为参拜,二为感念一下文昭皇后的善德,为北魏百姓祈福。

    因文昭皇后高照容所立的佛堂就在大殿边上,宣武帝便命随从在大殿外守候,只带着内侍总管李义跟随主持玄静师太朝佛堂走去。

    离佛堂尚有三丈之遥,宣武帝听见佛堂内有一年轻女尼的声音在诵念佛经。那年轻女尼的声音异常的婉转,诵念佛经的声音如出谷之黄莺,语若流莺声似燕,一字一字的直钻入到宣武帝骨头中去,“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絃秋”,让宣武帝欲罢不能,不自觉地,一步一步朝佛堂走去。

    身后,主持玄静师太连忙伸手拦住内侍总管李义,示意他不要跟随宣武帝朝前走去。

    宣武帝走到佛堂门前,透过轻掩着的门缝朝内看去,之间佛堂中央的蒲团上跪着一年轻女尼,虽身上只穿着青色的僧衣,但依然能看出该年轻女尼的美貌来。

    年轻女尼似乎没有觉察到门外有人,诵经半晌,站起身在佛像前把檀香焚上。宣武帝这才完全看清楚年轻女尼的全貌,这年轻女尼穿着的僧衣完美地衬托出她欣长的身材和优美的娇躯,用照着绝美的容色,在从窗棂散射进去的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弥漫着仙气,淡然自若,清逸脱俗,犹如不食烟火,天界下凡的美丽仙女。“委委佗佗,如山如河”,宣武帝此刻感觉,自己在读汉人的经书中所记载的那种绝**子,此刻正在佛堂之内,向自己缓缓走来。

    宣武帝毫无意识,伸手推开佛堂虚掩着的门扇,迈步走了进去。

    佛堂外,玄静师太从僧袍宽大长袖中拿出一硕大的玉扳指,递到内侍总管李义的手上,“公公,这玉扳指是文昭皇后生前留在水月庵里面的,传说是汉代文帝佩戴之物,贫尼是一出家之人,用不到这些身外之物,礼送有缘人,希望公公莫要推辞才好。”

    内侍总管李义用手指摸了摸手中的玉扳指,那温润如羊脂、凉意如薄冰的感觉告诉他,这定是先皇孝文帝在世时经常佩戴在手上的宝物。宫廷传说,先皇孝文帝曾把这玉扳指赏赐给了文昭皇后高照容,还惹得冯妙莲百般嫉妒,如今看来,果不虚传啊。内侍总管李义连忙满脸带笑,“师太太客气了,咱家愧不敢当啊”,李义往玄静师太身边靠近一步,低声道:“辅国将军已经拜托咱家,咱家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下一步如何走,就看里面之人的造化了。

    玄静师太连声道谢,脸上浮现出一丝隐约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