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司徒横祸
作者:千年老妖      更新:2016-07-18 21:21      字数:3555
    这一句声音虽然不高,但在寂静的大殿内,却与一声炸雷无异,惹得众文武大臣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说话之人。

    文武大臣中,有人是说话之人的,低声对身边的同僚说:“那人是司徒胡国珍,胡大人,没想到竟有如此的胆量。”

    “这位大人对胡大人还不了解吧”,他的旁边有人说。“也难怪胡大人有如此胆量啊,他的祖父曾经被后秦姚兴赐爵渤海公,后任魏平府北咨议参军,在任上就以敢言直言著称,因此为后秦国主大为赏识。胡大人的父亲胡渊,曾经任赫连屈丐给事黄门侍郎,在魏世祖时,赐爵武始侯,后拜河州刺使。胡大人的父亲和他祖父一样,性情秉直,敢言人所不敢言。世祖时,曾为了弹劾一位克扣军饷的武将,死死的追着世祖,最后世祖被追烦了,终于同意了他的弹劾。”

    “哦,那胡大人真是令人敬佩啊!”说话的几人一同点头称赞。

    旁边一人刚想开口说话,孝文帝低沉的声音已经在大殿内响起,“原来是武始侯胡爱卿啊,不知胡爱卿认为朕此举有何不可啊?”

    众人连忙安静下来,细听司徒胡国珍如何应对孝文帝。

    “圣上”,司徒胡国珍跪在地上,口头之后说,“圣上,太子趁着圣上离开洛阳城的时机,勾结叛逆之徒,意图代领洛阳城附近守军返回平城,甚至打算盘踞在恒、朔二州,和圣上分庭抗礼,把我们的大魏国分裂为二,甚至亲手打死了苦苦劝阻他的侍从之臣中庶子高道悦,这些都是为人臣子所犯下的不赦之罪,是以,方才圣上刚才惩罚太子,臣等不敢妄自阻拦,这也是太子为自己所犯下的错应该要承受的惩罚。但圣上要废除太子之位,臣等就不得不劝圣上要三思啊。”

    孝文帝有点不耐烦的问:“胡爱卿何出此言?”

    “圣上,太子做出如此悖逆之事,我等为人臣的全都有罪啊。圣上前往嵩山封禅期间,为人臣子,未能及时发现太子这种危险思想的苗头,并及时地加以阻拦,这是我等为人臣子的失职,故此,圣上不仅要严厉惩罚太子,还要严厉惩罚臣等的失职之罪才是。”众大臣一听有点迷糊,胡国珍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怎么孝文帝没有说什么,自己竟然先领罪去了。

    “胡爱卿言重了”,孝文帝摆了摆手,“胡爱卿和众位爱卿不必自责,孽畜元恂做出这等叛逆之事,自然是要严加防范,众位爱卿不知者不罪。再说,你们自责是为了你们自己的安危,但朕要和众位爱卿所商议的是却是国家大事。古人言‘大义灭亲’,如今,孽畜元恂竟然胆大包天地违抗父亲,背叛皇帝,意图盘踞恒、朔二州,天下还未有目无父亲的国家,元恂包藏如此祸心,并加以实施,今日不除去这个孽畜,他日,如若这个孽畜掌管我们北魏,将给国家留下大祸患,恐怕等朕死之后,我们北魏将会重演西晋的永嘉之乱,民不聊生,北魏永远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啊。”

    孝文帝提及的永嘉之乱,大殿内的武将或许不太清楚,但文臣们都明白是什么缘故。由于长期的历史矛盾,汉人和胡人矛盾日积月累,终至到了西晋初年,大量的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势如弧形,包围了晋朝的都城洛阳,形势对晋朝极为凶险。到了晋武帝太康初年,侍御史郭钦曾奏请晋武帝徙胡族於塞外,并从内地迁徙汉人到边疆,以永绝胡患,但晋武帝却拒而不纳。到了晋惠帝元康元年,山阴令江统作《徙戎论》上奏晋武帝,称晋武帝如若不立刻徙胡,则晋室岌岌可危矣,但晋惠帝仍拒不接纳。终于,到了有晋一朝,形势已积重难返,既无法徙胡,即使退而求其次,要让他们“各附本种,还其旧土”,亦是不可能,故所有徙胡之议,成为一纸空文。

    但有晋一朝仍对胡人大加赋役,於胡汉互市时,胡人常被侵渔;管治胡人的边吏,更对胡人大加杀戮,《晋书•阮种传》载:“受方任者又非其材,或以狙诈侵侮边夷,或干赏陷利,妄加杀戮。夫以微羁而御悍马,又乃操以烦策,其不制者,固其理也”。 胡人久受汉人压逼,积怨甚深。有些胡族更“服事供职,同於编户”,向中央提供力役及赋税;有的被贩卖为佃客或奴隶,如山西太原,“以匈奴胡人为佃客,多者数千”;甚至到处贩卖,以充军资。如石勒少年时,即曾被贩卖至山东。故胡人“与关中之人,屍皆为讎”。

    而此时的晋朝,政治黑暗,士大夫虽身系国家要职,为求明哲保身,崇尚清谈,相率鄙弃政事俗务,以此为清高,如王戎、王衍、乐广等,位居三公,平日不论世事。《晋书•王衍传》谓:“(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以戮力匡天下,犹不至今日。”一切政务尽交幕僚处理,形成胥吏政治,政局一片暮气。士人缺乏气节亦是败亡关键,此与清谈强调出世有关,故当外族入侵,“衣冠之士靡不变节,未有能以大义进取者。”世族如琅琊王祥、荥阳郑冲、陈国何曾、河内山涛等,皆无报国之心。终于,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於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后来的前赵)。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之乱后,北方五胡民族相继建国,刘渊及刘聪已建汉国,后刘曜陷长安,灭西晋,据长安建前赵;山西、山东则为羯人石勒所据,国号为后赵。鲜卑本居塞外,日渐强大;酋长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划为三部,继匈奴成为较强民族,包括:慕容氏居于幽州、段氏居辽西、宇文氏居辽东、拓跋氏居漠北。后来,慕容氏与拓跋氏相继入主中原,分别建立前燕及代国(北魏)。至于氐、羌,氐人李雄于惠帝末年建“成”国,后改国号“汉”;不久,氐人苻健一族建前秦,都长安。,使整个国家几百年间始终处于战乱之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即使是各个国家的皇室,也有朝不保夕之虞。

    是故,孝文帝一提及永嘉之乱,众多文臣立刻有兔死狐悲之感,仿佛残杀的屠刀已经架在了面前,均沉默不言。

    但胡国珍依然不紧不慢的说:“圣上,方才不论圣上如何严厉的惩罚太子,从常理上来说,可以说是圣上的家事,虽然对于圣上来说,家事就等于国事,但圣上和太子之间还有父子人伦之情,因此,圣上无论如何严厉的惩罚太子,都是您的家事,我等为人臣的,自然是不便参与到圣上的家事中去的。但圣上如要就此废除太子的话,圣上就把家事变成了国事,为了我们北魏国的长治久安,为了圣上的千秋大业,臣等不得不极力劝阻圣上啊。”

    孝文帝更加不耐烦了,“胡爱卿为何如此坚持己见?”

    “圣上,我们北魏国自开国以来,在太子的人选上,实行的都是立长不立幼,正是因为严格执行了这种立长不立幼的太子遴选制度,才非常有效地避免了宫廷内因太子不定而导致的权斗,以及群臣因太子不定而导致的党政,进而稳定了魏国的政权。如若圣上今日因太子犯错而废除太子之位的话,恐今后会开废除太子之肇始,不只引起宫廷人心不稳,更引起整个朝廷内的人心难安啊,圣上,一定要三思啊。”胡国珍似乎没有觉察到孝文帝的不耐烦。

    “好了”,孝文帝紧皱了一下眉头,“朕有点累了,此事朕心意已决,胡爱卿不必再言。”

    “圣上”,胡国珍依然跪在孝文帝的龙案前。

    “怎么”,孝文帝明显恼怒了起来,“胡爱卿这是要抗旨不遵么?不知孽畜元恂这几日密谋之事,你胡国珍有没有暗中参与?”

    “圣上,微臣对圣上,对我们北魏国的忠心,苍天可鉴”,胡国珍一听孝文帝的话,赶紧叩头。

    “忠心不忠心,朕可不知,只是,今日之事,不得再议!”孝文帝从龙椅上起身,准备离开。

    “圣上,太子废不得啊”,胡国珍连连叩头,腔调之中已带有浓重的悲怆之意,“一旦废除太子,我北魏国将陷于动乱纷争之中啊,圣上!”

    孝文帝正欲离开,一听胡国珍此言,伸手抓起龙案上的盅盏,用力砸向胡国珍,同时大骂道:“大胆胡国珍,这清徽堂内,当着朕的面如此的妖言惑众,真是死不足惜。”

    孝文帝砸向胡国珍的盅盏狠狠的落在了胡国珍的前额上,鲜血顿时流了下来,但胡国珍依然不停地叩头,“圣上明鉴,微臣死不足惜,但圣上如若废除太子之位,必将引起国家动乱啊,圣上!”

    大殿内的文武众臣一见胡国珍如此的固执,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劝解胡国珍,或者劝孝文帝,都将激起孝文帝更大的怒火,谁也不敢承受如此的后果。

    孝文帝怒火更加旺盛,“金瓜勇士,即刻将逆臣胡国珍投入死牢,全家老少一律发配边疆。杨大眼,你带领五百禁军,查抄胡国珍的武始侯,一定要找到胡国珍和孽畜元恂勾结试图谋反的证据。”

    杨大眼猛地一犹豫,“圣上”。

    “嗯!”孝文帝拉长的声音充满了愤怒与威严。

    “是,微臣遵旨!”杨大眼只得领命。

    “退朝!”内侍总管何敬那公鸭一般的嗓子尖利的在清徽堂内盘旋,孝文帝怒气冲冲的走出了清徽堂。

    群臣一个个摇头叹息,一个个人心惶惶,不知今日洛阳城又将有多少人因此而下狱。

    杨大眼走出宫门,侧身对身边跟着的马兵耳语道:“你骑马速速到武始侯府,去给武始侯夫人报信。”

    “是,将军”,马兵飞身上马,一骑绝尘,朝宫外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