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谈生意的(一)
作者:粥公馆      更新:2017-04-14 11:35      字数:1234
    对于一个没有资历的小人物来说,在大公司意味着只能做一个专职切葱花的小厨工,可能连切菜切肉的大活都没机会沾手,更不用说去学着做一整个包子了。小公司就不一样了,各块的人手都紧张,不可能让谁只负责切葱花,要想不被踢出去,必须很快学会做包子,而且是各种各样的包子。

    从一个打荷的小杂工一下子变成了实习主厨,李千千并没有感觉多吃力,在她的概念里,做一个项目和蒸一锅包子没什么区别,无非是把各种相融的食材剁吧剁吧,加入各种调料,用面皮裹到一起,再捏上几个褶儿做个包装,打个广告。

    没什么难的。

    单从成就感的角度而言,皮儿薄,馅儿大、味儿浓,这是无论哪个大师傅都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上看到的。李千千也不例外,尽管只是个实习的厨子。而抛开成就感这种虚幻的东西,从正常的利益角度来讲,最希望包子做得有品的人应该是卖包子的。只有包子做得好吃,才好卖,才有大把大把的票子好赚。

    可是在人类社会中,很多正常往往会因为扭曲的利益关系变成了不正常。李千千的所在的英材图书有限公司主要做低等高校的教材,一直以来的产品品质也不那么高等,销售方式也就比较低级——电话直销加实地推销。李千千一门心思想要打破惯例,把自己策划的这十几本书做好,起码不要是文化垃圾。要做到这点,第一就是要选到真正有实力的人来写。原则上讲,这也是李千千作为一个项目经理应有的基本权力。可是原则放到现实运营中往往会让人觉着矫情。

    公司最大的经营哲学永远是生存第一,为了保证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有人买单,主要的销售模式是合同制预售。换取这种销量的代价就是让签合同的老师担任主编或者参与编写,或者不劳而获——署名。至于老师能揽到哪种瓷器活,刚性标准是用量,而不是他有没有那个金刚钻。

    短平快的社会,利益很多时候也只能是“活在当下”,知识技术更新这么快,人的确是往长了活,可产品的生命线却是往短了走。再说,吃到嘴里的才是饭,今年老子还在这公司做销售,明年指不定就挪窝了,靠品质换取长远的销售量?别跟我这儿扯淡。

    如果赶巧“合作”的那位老师是个实力派,那么结局将是皆大欢喜。可往往谈这种生意的,大都是学术和技术的冒牌货。碰到冒牌货怎么办?李千千的原则是坚决抵制。不过,抵制得太坚决,就是双方的擦枪走火。

    “李老师,你为什么不用我这边的秦老师了?还说那么难听的话。”一大早,销售部的门丁丁就来者不善地推门进了策划部,二十出头的鲜嫩的小脸上漂着一层与年龄不相称的老练与心机,实在是不那么可爱。

    李千千吊儿郎当地躺靠在椅子上,瞟了一眼眼前的小鲜肉,带着一副懒得搭理的样子,说:“前一句是事实,后一句是胡扯。”

    李千千来得时间不长,但在公司比较出名,出名的原因除了迟到,还有就是她那股子略带清高的痞子劲,连**OSS都包容着她,别人还能怎样?难打交道的人,就绕着走呗。可实在是绕不过去了,也还得硬着头皮较量较量。

    “合同都签了,人家也写完稿子发过来了,你又不用了,我这边怎么交代?”门丁丁说着,两条胳膊交叉着绑在胸前,那稳稳托起的高耸的**气焰嚣张地下了战书:你动了我的奶酪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