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 游記(晉中印象2)
作者︰濮穎      更新︰2015-12-26 18:59      字數︰1397
    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沁水歷山舜王坪自然風景區的腹地。依靠著衛星導航,越野車沿著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上,向這座神秘古老的村落駛去。四十分鐘後,我們來到民居的腳下。只見四圍莊家地中間聳立著一座高高的土灰色圍牆,錯落了幾間高低不同的樓閣,不禁有點失望。停車、購票、故意跟售票員討價還價居然還成了。心中的失望更大了。既來之,則安之。隨著導游走進圍城,這座神秘古老院落漸漸清晰在眼前……

    柳氏民居系我國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柳宗元後裔于明清時期所建。為一進十三院文人府邸,是中國目前唯一以同組血緣世代聚居的原始村落,也是一處極為罕見的集南北建築風格于一體的明清文化藝林。從院宅、祠堂、廟宇、樓台到木石雕刻、匾碣墓銘,無不蘊含著精湛的建築藝術和深邃的文化內涵。

    柳氏民居的先祖,為唐代河東解州柳宗元的同宗。唐末永貞年間,柳宗元參與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遭到貶黜,他的同族為了免受牽連而四散逃避,族中一支就隱居在此。歷經宋元兩代,河東柳氏族人游居歷山一帶,時至明代永樂年間,河東絳州公柳琛攜妻楊氏定居沁水,建造西文興村,距今約600年。柳氏民居真實地記載了由明代的“官而商”到清代的“商而官”的社會發展史,揭開了河東柳氏家族百世書香門第的神秘面紗。

    民居為典型的明清城堡式建築群,內部結構有點像古時的甕城,村外還環繞著城牆,由此可見村落防御之嚴。一是因為柳氏家族富甲一方,怕人搶掠,二是因為明末闖王軍隊經過,為了自保。村落骨架主要是一條環繞幾個大院落的環形通道,其中一條最寬的街道叫牌坊街,街道上有兩座石牌坊,石牌坊完全是仿木結構,一座上書“青雲接武”,一座上書“丹桂傳芳”。在我國現存的牌坊中,主要有貞節牌坊、功德牌坊兩種,但柳氏民居的這兩座牌坊是成賢牌坊,取意“學到痴愚便是賢”之意。是明朝廷表彰柳氏族人柳祿、柳遇春而修建的,至今有450年的歷史。目前在我國尚屬首例。

    民居里現存的元寶耳石獅,一品蓮節節高磚雕,明四意暗八仙木雕堪稱海內孤本,中國著名理學家朱熹,心學宗師王陽明,江南才子文征明,毛主席書法的啟蒙老師方元煥,唐代畫聖吳道子等歷代大家留下的書畫碑刻真跡,更是世上罕見。

    漫步柳氏民居,無處不在的木雕古刻,體現著柳氏家族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每一座大門前的石獅都有一對元寶形的耳朵,標志著柳氏家族的富足和不可一世。院內每一道門楣、窗欞,每一根梁枋、斗拱,都蘊含著柳氏族人超凡脫俗的想像。民居中僅各大院落的窗花圖案就達40多種,故事木雕板塊有百余方,各種石雕有上千塊之多,竟無有雷同之處。這里的雕刻沒有太多的規矩和束縛,一切等級尊卑的限制在這里蕩然無存,龍鳳圖案隨處可見。

    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司馬第院落門頭上的九層斗拱,層層相疊、美不勝收,在我國民居中是最高的門樓;行邀天寵院落的門廊木雕,形色各異,爭奇斗艷,共有30種含義;河東世澤院落的大門內置12道門栓,就是身處院內的人,若不知情也是斷然打不開的,院內上空還布有鐵絲網,網上掛滿風鈴,任憑你飛檐走壁也不能進入,地下有地道和各院相連,可謂“天網地陷”,可見此院的防御功能之強。

    觀賞至此,我的內心震撼了。這里豈止是一座民居,這就是一座精美絕倫的藝術寶庫。這座古老的院落經歷了幾百年,毫無任何現代的修葺與雕琢,是一座原汁原味,真真正正的古跡。

    歸去途中,我忍不住頻頻回首,遠去的柳氏民居此刻如同一位飽經滄桑,充滿睿智的老人泰然守侯在這寂靜的山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