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煙花三月下揚州之瘦西湖
作者︰
濮穎 更新︰2015-12-25 16:01 字數︰1575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清明小長假正值陽春三月天,于是便走進了如詩如畫的瘦西湖。
瘦西湖原本是一條護城河,系蜀崗山水流向京杭大運河的自然河道。原名保障湖,因其蜿蜒繞過長春嶺(小金山),所以又叫做長春湖。此湖位于揚州的西郊,兩岸風景秀美,可以與杭州西湖媲美,所以又稱之為西湖。清乾隆年間有位叫做汪沆的詩人將她與杭州西湖做了一番對比,寫下這樣的一首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盡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也有詩人寫過“天下西湖三十六,此湖堪比黃花瘦”。瘦西湖因此得名。確實,揚州西湖秀麗婉約,一個瘦字傳神點楮。瘦西湖猶如一位娉婷女子,裊娜含羞在揚州的懷抱之中……
瘦西湖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為一體,人們利用她湖道縱橫交錯的自然環境在兩岸進行修築構造,到了康乾時代便形成了今天“兩岸花柳全傍水,一路亭台直到山”的湖上園林。
進到瘦西湖, 一湖春水窈窕曲折,沿著湖岸你就走進了一幅次第展開的美麗畫卷。瘦西湖的中心有一座湖心島,與鎮江的金山很相似,因其面積不大,故名“小金山”,又名長春嶺,風姿綽約,玲瓏別致。山上月觀花牆琴室花廳,依山傍水,風光綺麗。小金山北有一座釣魚台,當年乾隆皇帝在此釣魚,揚州鹽商為博天子歡心,早將金色鯉魚掛于鉤上,時間一久乾隆皇帝看出端倪,問此湖中怎麼全是鯉魚?鹽商答道︰“凡魚怎敢朝天子,天子金鉤只釣龍”。鯉魚俗稱龍魚,乾隆皇帝頓時龍顏大悅。釣魚台也是觀景的好地方,東西南北可將瘦西湖中的五亭橋、熙春台、鳧莊、棲靈塔等精華景點盡收眼底。小金山南麓的月觀又是賞月的好去處,鄭板橋手書楹聯︰“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更是意境無限。
說到鹽商,就需道說瘦西湖的白塔。瘦西湖中的白塔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形如壺頂,塔頂鎏金。相傳揚州鹽商為了為了奉迎乾隆帝下江南一夜之間用白花花的鹽仿照了北海公園的白塔。可見當年揚州鹽商富可敵國。在白塔的周圍可以看見一圈幾乎與塔齊高的樹木,遠遠望去,就像給白塔掛了一道珠簾,白塔在其間影影綽綽,真是獨具匠心。
五亭橋是瘦西湖的標志性景點,又叫蓮花橋,因其建在蓮花梗上而得名。這是一座風格獨特的石拱橋。造型典雅優美、端莊大方、又玲瓏巧妙。橋上建有五個亭子,中間稍高,四周較低,又像是一朵蓮花盛開在湖面之上。亭與亭間有廊相連。廊沿之下懸掛著風鈴,微風吹過,叮咚之聲清脆悅耳,宛如琴音。橋下有四翼,由大青石堆砌而成,分置十五個橋洞,每當月滿之夜,橋洞中各餃有一輪明月,加上天上一輪,瘦西湖中十六個月亮交相輝映,隨著碧波蕩漾,銀光點點,此情此景、令人陶醉……
徐園是瘦西湖中的園中之園,原來是桃花塢的舊址,在長堤北端,是軍閥徐寶山的私家花園。園子不大,卻是精致到了極點。園中四季皆景,翠竹森森,綠葉田田、鸝鳴翠柳、雪映梅花。更有那參差山石,碧水池塘,姿態各殊、風采不一。
瘦西湖景區有很多景點︰玲瓏花界、石壁流淙、水雲攬勝、二十四橋、熙春台、綠竹軒…揚州之美,自古由來。六朝時即為游覽勝地。歷代名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孟浩然、王漁洋、姚鼐、石濤等都曾在此留下過足跡。更有詩詞作證。最具代表的是杜牧的那首︰“青山隱隱水迢迢,秋到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寫過這樣的一首詩︰廿四橋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更有李孔昕的一首︰“二十四橋月如鉤,黃花開遍瘦西湖。西子範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揚州”。這里的二十四橋也是最具揚州代表性的景點之一,關于她的說法有很多。有人說揚州水多,自然橋多,二十四橋是泛指。也有說杜牧筆誤,應該是二十四嬌誤寫為二十四橋,揚州自古多美女。也有說二十四橋就是橋上橋下有二十四級台階。不管怎麼說,二十四橋如今已經是揚州的代表,二十四橋景區也是瘦西湖中的經典景區。
秀美瘦西湖、美麗的揚州城,煙花三月,等待著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