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远洋》:海洋题材的凿空之作
作者:浙文君      更新:2024-05-08 19:27      字数:2445
    “从予求予取,到倍加珍惜,人与鱼的关系终于调整到了一个较好的状态。要让许多鱼儿能从渔网笼罩下逃逸而去,要让鱼儿捕捞有更多‘熔断机制’。只有年年有余,才能年年有鱼。”

    这是《逐梦远洋》结尾,作者以“金句”再次为这部24万字长篇报告文学点题。

    由浙江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来其创作的《逐梦远洋》,是一部“双主题”作品。

    图片

    一个主题是:通过描述浙江舟山渔民逐梦远洋、走向深蓝的壮阔历程,展现中国现代远洋渔业崛起之路,体现依海富省、以海强省的主题。

    还有一个主题则是:通过描述近海渔业资源从衰退到保护、修复的过程,演绎从“人定胜天观”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的思想变化轨迹,反映人海和谐的主题。

    在“双主题”构架下,《逐梦远洋》呈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科技、生存与发展、小人物与大时代相激荡的丰富社会景象。

    01

    人海和谐

    人海和谐的主题,《逐梦远洋》着力点在于用过去的教训来反证。

    “要是没有近海资源在短短二三十年间的急剧衰退,就没有逐梦远洋浪潮的迅猛到来。”这是《逐梦远洋》中的一句话,也是这本书中将两个主题糅合成一体的历史背景。

    《逐梦远洋》以相当多的篇幅记叙舟山渔场资源衰退。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如此浩大的舟山渔场,要说有一天会形不成鱼汛,实在很难让人相信。”但这样的情况却在酷渔滥捕下发生过。

    “大黄鱼的悲歌”“承前启后马面鲀”“活蟹时代”“惊虾仪传奇”,在这四章中,作者全面描述了舟山渔场传统水产品资源衰退的详细过程,记录了置身于其中的人们的悲欢与挣扎、无奈与痛悔、觉醒与补救。

    书中有一段归纳性的叙述:“回望历史,我们不得不反思:人类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从其他生物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如同陷入一个小小窠臼。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世界,海洋生物有着自身繁衍和进化的规律,人类只有不违背这种规律才能与它们和谐共生。如果人类酷渔滥捕,它们在强大的人类面前或许只能悲怆退场,但人类渔业的繁华也会随之落尽。”

    《逐梦远洋》的这一主题,在结尾时再次有了呼应。近海休渔的经验,在远洋公海鱿鱼资源一出现衰退迹象时,就被舟山远洋渔民“复制”到了公海捕捞中,最早提出并实施了“公海休渔”倡议,这是中国生态保护对世界的贡献。

    02

    奋楫逐浪

    《逐梦远洋》以更加丰满的笔墨记叙了舟山渔民开拓远洋的豪情壮举:

    远征西非,艰难起步;在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捕鳕鱼;去公海捕鱿鱼,转战三大渔场;荡气回肠的金枪鱼捕捞,从产业链最低端做到最高端的奋进足迹;远洋渔业小镇的崛起,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的形成……,在书中都有精彩的描述。

    最早去日本渔船上实习金枪鱼捕捞的舟山渔民,在书中留下了感人的一幕:

    越过赤道时,按照惯例,轮船上要举行一个仪式,类似过愚人节,那是大航海时代延续下来的传统。日本船员画上大花脸,邀请他去参加,可他对唱歌跳舞一点兴趣也没。因为他看见海面上有三十多艘渔轮在围捕金枪鱼,渔轮有挂美国星条旗的,有挂日本太阳旗的,有挂韩国太极旗的,就是没有挂中国五星红旗的。他对自己说:“总有一天,我的船队也要到这里来围捕,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太平洋上。”

    这梦想,在舟山渔民前赴后继努力下终于实现了,而且一直做到了产业链的最高端。

    在《逐梦远洋》里,作者记录了闯荡远洋的渔民群像,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勾勒了这些人物的闪光点,许多细节令人感动。  比如一位渔民在远洋救人牺牲后,骨灰盒盛在一只只小小的箱子里送回家乡。船上渔民因不忍心让好兄弟一个人孤单回国,拿出各自相片放到箱子里。遇难者的妻子接到箱子后,以为这就是骨灰盒,就直接将它落土入坟了。当她得知,箱子里还有同船渔民相片时,决定开坟取箱。那可是要惊动丈夫亡灵的,可她觉得不能让活人相片埋进坟里,特别是那些活人还在与海搏命。像这样扣人心弦的细节在书里有许多。

    03

    潜心五年

    作为国内首部以近海渔业和远洋渔业兴衰发展为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逐梦远洋》这部作品凝聚着作者深入生活的长期积累。

    来其是一位具有45年媒体从业经历的作家,一直生活在舟山渔区。为创作《逐梦远洋》,作者又花三年时间去渔区10多个小岛体验生活,采访100多人,并查阅了近百万字的渔业档案等历史资料。然后又花两年时间潜心创作和修改。

    在“两大主题”宏大叙事框架中,作者串联起一个个真实发生过的海上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有远洋钓鱿鱼、钓金枪鱼的如身临其境般的生产场景勾勒,有渔民在海上遭遇暴风、大雪等极端天气时的生活经历记叙,也有对舟山各个历史时期渔民不同作业方式、渔村生活习俗的细致、严谨、地道表述,还有古今鱼类轶闻的介绍,这些都有机融洽在作品的肌理中,有些看似“闲笔”实则饱含深意。许多故事,是在书斋里无法想像出来的,来自于扎实的田野调查。

    来其认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需要作者通过访谈、调研和实地考察等手段收集资料,还需要通过对大量历史和现实素材的深入提炼、挖掘,揭示出事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只有写出必然性,才有合理性”。为此,他在《逐梦远洋》中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创作视角:以鱼族视角为叙事切入点,直接进入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其明显标志是“一章”写“一个鱼族兴衰”,抽丝剥茧般地道出原由,又频繁出现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转换,使作品叙述富有张力。

    04

    向海而行

    今年3月15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海洋强省建设推进会,提出向海而行、奋楫逐浪,坚定不移走依海富省、以海强省、人海和谐、开放共赢发展道路。

    顺应时代呼唤,文学创作向海而行,开创海洋文学新题材的路子十分广阔。

    作为一部史诗般反映浙江渔业走向深蓝的壮阔历程,歌颂浙江人民乘风破浪、开拓远洋渔业的长篇报告文学《逐梦远洋》,在此时此刻出版,具有特殊意义。

    蔚蓝色浪潮中,《逐梦远洋》以厚实的“深蓝故事”书写了向海而行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

    来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浙江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舟山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在全国文学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300多万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一个人的岛记》《舟山有意思》等10余部。

    · END·

    文字 | 浙文君

    责编 | 王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