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史靜任教省重點(三)
作者︰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5-25 07:18      字數︰2368
    連續三天,文校長果然在同一教室,同一座位上坐了三節課。

    陪同听課的英語老師有一半換了人。其他老師听說了,都有點不寒而栗。乖乖隆的冬,這個文校長對新來的老師也太苛刻了吧。听一節課就算了,意思意思也好,給個下馬威也罷。這連听三節,心理素質稍許差一點的,簡直要被他逼瘋了不可。

    史老師似乎越戰越勇,連續三節課,一堂比一堂精彩(听課老師語)。听課的老師說,第一節還有初中課堂的痕跡,甚至還有“辦家家”的元素,第二節就明顯減少了,而第三節課則完全“高中化”了。

    史老師似乎正是用這種漸進的方式,帶領她的學生一步步進入了高中生所必需的學習氛圍,而不僅僅是滿足于感官上的輕松和快樂。

    有老師調侃文校長,是不是有您的指點?

    文校長否認。他說,我不知道,我們約好三節課後點評的。

    第三天下午的點評會,學校全體英語老師參加。文校長請史老師先說說三節課的設計。

    史老師忐忑不安,畢竟是第一次在高中上課,而且是省重點高中,不知道他文校長和其他英語老師會怎麼評價,自己能否勝任高中的教學,她心理根本沒有底。她說︰

    ——開學前半個月,我開始備課,我主要考慮如何在教學上適應學生,適應高中教學要求。一句話,因“生”制宜,自然過渡。以前我听過高中老師的課,總感覺與我們初中完全是兩碼事。我沒有資格否認現行的高中教學模式,可我又不能完全按初中教學的模式來上課。我就琢磨,如何將二者結合。讓高一新生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而且必須是最快的適應。

    ——我長期在初中任教,我感謝江中對我的信任。至于說到三節課的設計,我是這麼考慮的︰我自認為我在初中教學還算是可以的,無論是對教材的把握,還是教學方法、教學經驗。到了江中,我教的兩個班,一共有九個學生是紅旗的,我初三教過的就有五個。雖然才是高一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整整比兩個月前就大了一圈。我還想,兩個月沒有見,他們真的就長得這麼快?其實未必。更主要是他們進入高中,而且是省重點高中,他們在心理上、心智上有了一個飛躍。

    ——文校長要我談談三節課的設計,我還真沒有準備好,根本沒有系統地考慮。第一節課,文校長突然襲擊,帶了一大幫老師。課後我向文校長請教,哪知他不理睬我(大家都笑了),說是要連听三節。幸虧我的神經沒有問題。但我還是情不自禁地嘆了一口氣,“乖乖隆的個冬!省重點,名不虛傳。”

    說到這里,史老師自己也笑了。文校長也露出一絲笑容。他認為這是史老師在緊張之中有意加上去的調侃,既放松了自己,也調節了點評的氛圍。

    ——後來第二節、第三節我也就糊里糊涂地上下來了。請文校長和各位老師多指教,我是江中的新手,問題肯定有不少。剛才會前我特地把耳朵清理了一下,請領導和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史靜以俏皮話結束了發言。可見她不吃愣,甚至還充滿了自信,也不像她表面上給人以“冷”的感覺。

    文校長在教學上是全能,即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甚至于音體美,每門學科,他都自有一套獨特的思考,那是因為他的初、高中接受的全面教育,加之他本來具有學習核物理科學的智商,只要他鑽進去了,沒有他不會的。學校里任何學科的老師都寒他。

    文校長請大家接著發言,每個人說兩句,一句“好話”,一句“壞話”,當然壞話越多越好。他的要求很直白,大家也習慣了。

    多數人的發言是肯定史老師上的課一堂好于一堂。

    大家早就听說,史老師在紅旗初中英語課上得漂亮,現在眼見為實,確實漂亮。可那一套在高中不行(內心瞧不起初中),但他們並不直接說第一節課不行。看樣子,史老師是有發展前途的,沒有必要把人給得罪了。

    文校長最後總結講話,他居然提出某個句式的語法和某個詞的發音值得商榷。“當然,”他說,“我是外行,只能是提出來商榷,供你參考。”他看到史老師的臉紅了,又說,“也許是我根本不懂,會後我們再交流。

    但是,三節課,我總體上十分滿意。剛才有老師說了,一節比一節好,如果倒過來說呢,就是一節比一節差。是嗎?”

    在座的老師全都笑開了,“你們,狡猾狡猾的。可你們全錯了!”文校長這一說,會場上寂靜無聲,“你們大多數人,只知道我們的學生是高中生,是江州市區的高材生,而偏偏忽視了他們兩個月前還是初中生。

    史靜老師的三節課,如果是有意識地統籌安排,我認為這是高一年級最佳的備課方案之一。我完全同意她的指導思想——因‘生’制宜,自然過渡。這,給了我一個啟發,如何抓好初、高中的餃接。我將向孫校長建議,以後每年教高一的老師,需要下到初中學校了解初中的教學。

    比如說,用兩周時間去听課,甚至去上課。去開老師座談會和學生座談會。

    同理,我也要向市教研室建議,做好小升初教學的餃接工作;同理,小學的,初中的老師要到初中和高中見習,了解上一個學段的教學情況。其實,我記得,‘文革’前就是這麼做的。”

    文校長點了一支煙,繼續說︰

    “第二點,如果史老師的課可以成為一種模式的話,我們也不要拘泥于這一模式。

    我將一、二、三節課分別用‘1’‘2’‘3’來代替,那我們對高一新生開始的一到三節課,甚至是一到五、六節課的備課、上課的模式是否可以概括為︰‘1、1’‘2、2’‘3’;或者是‘1’‘2、2、2’‘3’;也有可能是‘1、1、1’‘2’‘3’?總之,是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沒有統一模式。

    最後一點,我們大家要向史老師學習的,就是上課要有激情。大家前兩年都看過日本電視劇《排球女將》是吧,小鹿純子的‘晴空霹靂’‘旋轉日月’‘幻影旋風’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精神狀態。也就是我說的激情。

    我們中國女排也正是有了這種精神狀態,有了這種精氣神才能夠站在最高的領獎台上。無論是在球場上,還是在課堂上,都要有一種忘我的精神狀態,用老師的精神狀態,去感染學生精神狀態。

    如果我們每一節課——他強調說,每一節課——都能拿出‘排球女將’的精神,拿出‘中國女排’的精神,我們不愁課上不好,也不愁學生學不好。我們江中的學生學不好,江州城里還有學得好的學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