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建国演绎绣花鞋(三)
作者: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4-09 18:33      字数:2350
    “……沈超和林南轩商议计划时,叶大龙闯进。此时的叶大龙,对站在他面前的两位老共产党员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林莹被计雨棠绑架,在计雨棠的口中,林莹确定了父亲的真实身份,她为父亲自豪。叶大龙等人开始积极营救林莹。林莹被安全救出,而此时躲在岸上的计雨棠正欲向林莹开枪时,被彭佩芝发现,彭佩芝为保护林莹,不幸牺牲。”

    “……林南轩父女重逢,林南轩从林莹口中得知绣花鞋被谭辛修补过,他意识到绣花鞋中可能藏着化学武器的地图,沈超迅速赶往吊脚楼去取绣花鞋,而此时,计雨棠也正在赶往吊脚楼。”

    “……沈超牺牲了。林南轩闻知沈超的噩耗后,匆忙赶往医院。林南轩从沈超的手中取下了众人都拿不下来的绣花鞋。”

    “……林南轩和计雨棠会面后,林南轩劝计雨棠自首。谭辛回来取护照,谭辛从林莹口中得知了计雨棠毁灭重庆的计划,在危急关头,谭辛赶到快雪堂劝说计雨棠自首。”

    “……计雨棠自杀身亡。林莹调到公安局工作,林莹、林南轩、叶大龙来到墓地看望已故的亲人朋友。”

    一个故事,建国连续讲了五天,最后一晚讲到十一点,故事算是讲完了,可大家意犹未尽,缠着文建国提问。

    这里面情节太复杂,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有恋人关系,有夫妻关系,有父女关系,还有战友关系,错综复杂。

    有时文建国一面回答提问,一面还得努力回忆故事的情节,捋一捋来龙去脉。

    有时他干脆参杂糅合进自己的想象和推理,对故事进行再加工,回答的与先前讲过的则不尽相同。别人权当自己没有认真听,或者是前面自己没有理解。只有听他讲,他讲的才是故事本身的故事。

    最后有人提议,文老师,从明天开始,请你重新开讲,只要四个晚上就行了。怎么样?

    文建国望望金光辉他们,算是征求意见,说实话,没有人来知青宿舍闷得慌,这许多人天天来,也躁得慌。

    付晓霞看出他们的为难,她说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她提高了嗓子说:“文建国他们知青劳累一天,回来要烧晚饭,再说我们也不能白听人家的故事吧。凡是从明天开始来听故事的,听我指挥,知青这四天的晚饭由我统一安排,让文建国实打实地讲个完整的四天。然后就结束。同意的请举手!”

    小柴姑娘第一个举手,手举得最高,其他人附和。

    付晓霞快人快语,你,你,你,你(她点了四个人)一人负责一天的米饭,必须是家里最好的米;你,你,你,还有你,分分工,每天负责有三个不同样的蔬菜;其他人,请把花生瓜子带足;我,负责提供四天的荤菜,每天一斤猪肉。她自己的代价最高,别人有想法也不说了。

    文建国欣赏付晓霞的作派,天然的群众领袖。既然她开口了,那就不能推辞了。他说:“既然黄袍加身,我这个故事看来还非讲不可了。”

    付晓霞说:“那当然,我这个肉也不是白吃的。”她想的是论经济条件我是最好。她有津贴呢。

    “文建国就喜欢吃你的肉!”有个姑娘说。

    大姑娘小伙子们全都听懂了这一语双关,嘻嘻哈哈地起哄,付晓霞闹了个大红脸,去揪这个姑娘。大家一哄而散。

    文建国第二天重新开讲。正准备开讲了,有人问:“昨天文老师说的‘黄袍加身’是什么意思?先说说。”

    文建国就先说说了,这一说,就说远了。

    要说成语出处,那就必须先讲“陈桥兵变”,再自然过渡到“黄袍加身”,后来又发展有“杯酒释兵权”,最后还说到这个成语里的主角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人迁至江州大港,其六世孙赵子禠的墓至今还在等等。

    付晓霞能够听懂这三个典故,她担心文建国再说下去就是对牛弹琴了。

    正好文建国开始了言归正传。

    “月黑风高——杀人夜”。文建国带有江州口音的普通话男中音开场白很有磁性,短短的七个字,就吸引了全场人的注意力,大家抖擞抖擞精神。

    “解放之初的重庆山城,严冬的深夜,寒风凛冽,大雾弥漫,十米开外看不见任何东西,四周寂静得令人打颤。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敲着竹梆子在幽深的巷子里巡夜。

    突然——文建国将‘突然’两字说得极快,然后又作了较长时间的停顿——他发现身旁那幢被查封的小洋楼的阁楼上闪起鬼火般的光亮,闪了两下,不见了,又闪了两下,又不见了。

    他悄悄地别进门,摸索着爬上阁楼,隐隐约约地闻着一股脂粉味,不知道从哪儿发出的时隐时现的光线,照着迎面墙角上挂着一个满布灰尘的玻璃镜框,玻璃镜框旁边有一双紫色的绣花鞋,在慢慢地挪动,挪动。

    他浑身战栗着,四肢冰凉,再看时,那双绣花鞋不动了,那绣花鞋分明是穿在一个女人的脚上……”

    文建国这一次的讲述显然更让人紧张,更让人害怕。他好像把所有的人都带入了那个深夜,带上了那座阁楼,也都看到了那双令人毛骨悚然的绣花鞋。

    听故事的人全都下意识地瞄了一眼身旁,还好,没有什么绣花鞋,有的只是平时熟悉的脸孔和身影。

    开场白,小丁子已经听了三次,却发现今天的仍然令人恐怖。文建国显然是进行了深加工,进行了刻意的修饰。

    小丁子受不这让人几乎可能窒息的氛围,他给文建国大哥点火了。

    付晓霞是第一次从头开始听,这才意识到为什么村子里这许多年轻人听了两遍,今天还要来听。她看看文建国,正对着小丁子擦出的火花吸烟。他倒是心闲气定的,也许他只是为了缓和一下自己的紧张情绪吧。这样想,虽是调侃,但她也不得不佩服文建国讲故事的本领。

    后来有付晓霞的闺蜜告诉她,那天文建国开场白的时候,刘二紧张得要死,双腿抖得像筛筛子似的。

    付晓霞笑笑,他的胆子也太小了吧。不过,嗯,这也说明了他的心地善良不是?

    连续四个晚上,知青吃掉了付晓霞的四斤猪肉,感觉甚好。

    付晓霞的感觉也好多了,文建国这个疑似“5·16”分子好像并没有因此受到多大影响,情绪反而比去年还好一点。看来这“5·16”不应该有什么问题的。她常常是目不转睛地望着文建国,似乎有很多话要说。

    付晓霞确实也是一个大气的姑娘,既然没有机会多说什么,她就什么也不说,让事实说话好了,也许事实才是最好的明证。

    付晓霞每天不是来听故事的,她是来享受文建国讲故事的氛围的,每天能够看到文建国讲故事的神态,她内心舒坦。

    第二年春节过后,文建国被通知到公社初中代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