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大涼山,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
作者︰白雲      更新︰2019-09-10 16:46      字數︰3358
    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東南郊的瀘山北坡,1985年8月建成開館。走進博物館的大門,矗立著的一座巨大《繩索》雕塑格外引人注目,雕塑前一塊石碑上刻著這樣四句話︰一根粗大的繩索,一段曲折的歷史,一個覺醒的過程,一個崛起的時代。藝術家的設計和四句注釋寓意深刻,發人深思。這根粗壯的巨大《繩索》雕塑,其實就是一部大涼山彝族人民的血淚史、恥辱史。現在的大涼山彝族同胞,他們雖然在民族一欄上填寫的是彝族,但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祖先實際上根本就不是彝族。大涼山的彝族奴隸主自古以來就有抓漢族人當奴隸的習俗,下山看到一個漢族人,一棍子打暈,裝進麻袋里弄上山,就是他們的私有財產了。1918年,大涼山彝族奴隸主發生全面叛亂戰爭,四出屠殺搶掠。戰火北越大渡河,南逾金沙江,西抵雪山,東至烏蒙。除了死亡者之外,光搶入大涼山當奴隸的就有近十萬人,川滇康三省大震。20世紀50年代,中央政府在涼山彝族自治州調查發現,大涼山的奴隸45%是搶來的漢族人。但因為他們的生活習俗已經和彝族人沒有什麼兩樣,所以被識別為彝族人。大涼山彝族奴隸主習慣搶劫掠奪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人民為奴隸的行為,禍害千年。

    “人畜混居”是大涼山彝族地區的一大“景觀”。通過研究表明,人和動物都有共同的生物學屬性,都可以被同一種微生物感染致病,醫學上把人與動物都能患的一類病稱為人畜共患病。像豬鏈球菌病,就是一種非常罕見的人畜共患病,人們到現在都還不清楚它是如何從豬身上傳播到人身上的。人畜共居患病還有很多,像鼠疫、黃熱病、禽流感、布氏桿菌病、口蹄疫、瘋牛病、乙腦、森林腦炎、結核病、血吸蟲、狂犬病等。其中數十種病曾經引起大規模或嚴重的傳播。早在古代,人與動物共患病的現象就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人與人之間可以患一種相同的病,人類與動物之間也會患同一種疾病。這個世界不只是人類的,也是其他生物的,人與動物、植物、微生物是在共享同一個星球和同一個環境。所以,人類不僅要注意自身的疾病,而且還要關注動物的健康和疾病,因為動物也常常會把疾病傳染給人類。

    大涼山彝族地區“人畜混居”現象嚴重,老百姓的生存狀況讓外界難以理解。媒體報道了大涼山彝族同胞“人畜混居”現象之後,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愛衛生的城里人,更是覺得大涼山彝族同胞是在作踐自己。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社會早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度發達、高度文明的時代,怎麼人還和畜生一起同吃同住,讓人覺得可悲可笑。但是,這些沒有真正去過大涼山深入生活、了解過大涼山彝族同胞歷史的人,你們又哪里真正明白、彝族同胞造成現在這種“人畜混居”現象背後的真正原因呢?翻開大涼山彝族同胞不堪回首的歷史,你會發現“人畜混居”不是彝族同胞在作踐自己,而是因為那個可惡的奴隸制社會。作為奴隸,他們自從被父母生下來以後就注定了悲劇命運的開始,因為奴隸的孩子也只能祖祖輩輩當奴隸。在奴隸制社會,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就像牲口一樣被奴隸主仍意買賣宰殺,他們只是一個會說話的牲口;每天只能像牲口一樣為奴隸主無償的干活,晚上也只能和牲口一樣住在牲口圈和草棚;跟他們最親近的也只有牲口,他們與牲口同呼吸同命運;久而久之,他們便對牲口產生了很深的感情。

    1956年,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大涼山地區實行了翻天覆地的民主改革,一舉推翻了壓在彝族人民頭上幾千年的黑暗奴隸制。百萬奴隸“一步跨千年”,直接從奴隸制社會進入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從此以後,大涼山的廣大彝族同胞逐步走上了自由、平等、自給自足的道路。但是,由于大涼山經濟基礎薄弱,交通閉塞、土地貧瘠,教育落後,老百姓的生活並不富裕,而且居住的都是土坯房子。在一個大屋子里,一邊是人煮飯吃飯睡覺的地方,另外一邊用木欄隔斷一下就是豬、牛、羊居住的地方。不管是以前的奴隸制社會還是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老百姓對于牲口的感情都沒有變,他們覺得跟牲口同居一室並沒有什麼不好。以前他們和牲口一樣都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現在他們做了國家的主人,牲口就是他們的私人財產。很多土地貧瘠的地方,牲口就成了老百姓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他們把牲口當成了自己手中的寶。如果把牲口單獨拴在一個地方,他們更害怕牲口丟失,這對于生活貧困的老百姓來說等于是要了他們的命。至于“人畜混居”會帶來那麼多的疾病危害,本來老百姓文化就低,而且很多人還是文盲,他們哪里會考慮到那麼多。“人畜混居”是千百年來彝族同胞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習慣,現在習慣已經成了自然,沒有人願意去改變,也很難改變。

    其實別說大涼山彝族同胞這種“人畜混居”現象,給身體帶來很大危害的不衛生、不健康習慣難以改掉;就是很多有文化知識的人,他們的很多不健康習慣也是很難改掉的。比如說,人人都知道吸煙對身體有害,煙里面有大量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如果嚴重的話會有導致心髒病,甚至是癌癥。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第一煙草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據報道,中國吸煙人數約有3 億多,居世界第一,而且有大量不吸煙的人群遭受二手煙的危害。從權利上來說,有大量人不喜歡吸煙而遭受侵權被動吸煙的現象,成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所承受的大問題。在公共場所吸煙不僅損害他人健康,對室內環境、公共安全及社會文明都有著極大的傷害。如果說你吸煙危害的是你自己的身體健康,有錢你任性沒人管得著。可你在公共場所吸煙危害的不僅僅是你自己,而是一些無辜的老百姓,還會對公共安全和社會文明都有著極大的傷害。吸煙的人都知道這些利害關系,但很多的人還是習慣在公共場所吸煙。因為他們的習慣已經成了自然,覺得只要自己方便、舒服哪管別人的痛苦。

    習慣成自然。當再不文明、再不健康、再不符合邏輯的事情成為了生活中的習慣,不自然就成了自然。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就非常理解解放已經這麼多年了,大涼山彝族同胞為什麼還不能改掉千百年流傳下來的“人畜混居”習俗。“人畜混居”最多傷害的是彝族同胞自己的身體健康,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車站碼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衣著光鮮的人根本不顧忌他人的感受,任性地一支接一支地抽煙,讓無數人成為了他們的受害者。但就是這其中的很多人還對大涼山彝族同胞不講衛生、“人畜混居”現象大肆評論、甚至指責他人不文明。要想公道,打過顛倒。拿把鏡子照照自己,你文明了嗎?你給很多人帶來了傷害知道嗎?

    其實,筆者並不是認為大涼山彝族同胞不講衛生、“人畜混居”現象有理。而是覺得所有人都應該真正去理解大涼山彝族同胞、造成這種現象背後的真實原因。大涼山彝族同胞是個從奴隸制社會“一步跨千年”直接進入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這個步伐跨得太猛太大;讓大涼山彝族同胞一時還沒有緩過來氣,陳規陋習和現代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發生發踫撞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精準扶貧就是決不讓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掉隊。要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提高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就業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打開孩子們通過學習成長、青壯年通過多渠道就業改變命運的扎實通道,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這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大涼山彝族同胞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環境的制約,已經掉在了隊伍的後面。但是,我們的國家並沒有放棄這個曾經遭受了多災多難的民族,而是給予了他們重點幫扶。針對大涼山彝族同胞的實際情況,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開始給他們開小灶,制作營養餐,讓他們從小孩到大人都補身體、補腦子,然後逐步引導他們在奔小康的路上前進。

    “一村一幼”計劃是四川省創新實施的重大教育扶貧工程,是民族地區少年兒童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化解基礎教育階段教學語言障礙、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奠基工程。“一村一幼”計劃的實施,從源頭上打破了“貧困積累循環效應”。2015年8月,四川省在大小涼山彝族地區率先啟動實施“一村一幼”計劃,以建制村為單位,一個村設立一個幼兒教學點,根據實際情況也可以“多村一幼”或“一村多幼”,組織開展以雙語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學前教育。2016年,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率督導組赴大涼山州蹲點督導脫貧攻堅工作時指出︰“一村一幼”是四川省從大小涼山彝族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創新之舉和長遠之計,有利于從根本上阻斷民族地區貧困代際傳遞,要繼續抓實抓好、充分發揮作用。

    大涼山喜德縣冕山鎮小山村,雖然只有三個組。但因為村民居住分散,而且組與組之間相距太遠,在四川省安監局的幫扶下,于2016年建起了“一村兩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