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但寒烟衰草凝绿
作者:吴长青      更新:2017-01-03 21:05      字数:2198
    却说张士诚敢死队的那个一条龙在张士诚进入内室与夫人见面的那刻就跑了出来。联军已经进入到内城。性急之间他去了张士诚常去的理发店,在那家理发店里做了乔装打扮。理发店的老板认得张士诚的人,否则在战火纷飞的时刻早逃命了,但是张士诚的人来,他也不敢跑,所以也就配合他,做了发型,换了衣服。装扮成一个商贩混入联军的队伍里。

    在巷战时,这条龙一个箭步从后面死死钳住一个卫兵的脖子,然后拖进一间僻静的屋子一拳砸碎了卫兵的脑盖,扒下此人的衣服,迅速换上将自己装扮成一个突击的卫兵。后来联军大部分撤退随着部队转战江西南昌攻打陈友谅,这条龙没有走潜伏下来。阊门遣散时,他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只不过他已经由一名敢死突击队员蜕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狂想者。据说这个病症是经历过大起大落之后才会出现的。

    阊门楼爆炸事件中,他看到自己的乡党又被遣散到淮东沿海和淮水北竟然控制不住自己,但是隐情又不能表露,于是他居然大笑起来,彻底成了一个狂想主义者。

    后来就有了巧遇理发师的奇妙故事。

    这条龙正是吴实,他想起了张士信曾数日驻守昆山,昆山方向该是他要去的方向。于是从太湖到吴淞江之后,他就带着20人乘着夜色上了岸。

    那20人中有老人和小孩的,所以,上岸后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先是一个小孩肚子痛,带着跑了一段路终究夭折了。还有一位老人也出了问题,本来腿脚不灵便,哪里吃得消这么折腾,在经过一片沼泽地时一头栽进了水坑,一声不吭地沉下去,大伙忙于赶路,等发现有人掉队,原路返回寻找他时,他已经没了气息。

    最后大伙在吴淞江东岸陆家找到一个废弃的坟茔地悄悄藏了起来。话说这陆家也是陆聚的故里,因此官员流动的也比较多,陆聚隔三差五的还回来省亲。因此,昆山县府相对比较开放。吴实要寻找张士信的蛛丝马迹,但是“路引”成了最大的难题。

    各位看官可能对明朝的那段历史有所了解。太祖朱元璋出身贫民,他的土规矩比较多,他始终相信:“上古好闲无功,造祸害民者少。为何?盖九州之田皆系于官,法井以给民。民既验丁以授田,农无旷夫矣,所以造食者多,闲食者少。”他要恢复“上古”时的秩序:“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民户务农,并向国家纳农业税、服徭役;军户的义务是服兵役;匠户则必须为宫廷、官府及官营手工业服劳役。各色户籍世袭职业,农民的子弟世代务农,工匠的子孙世代做工,军户的子孙世代从军,‘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

    “朱元璋又要求,士农工商‘四民务在各守本业’,农民必须老老实实呆在农田上,不可脱离原籍地与农业生产,想弃农从商?那是绝对要禁止的;‘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他们平日里,每一天的活动范围,都必须控制在一里之内,‘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知’;就算碰上饥荒,逃荒外出,地方政府也有责任将他们遣送回原籍;从事医卜之人,也‘不得远游,凡出入作息,乡邻必互知之’。

    居民如果确实有出远门的必要,比如外出经商,必须先向官府申请通行证,当时叫做‘路引’、‘文引’。

    法律是这么规定的:‘凡军民人等往来,但出百里者即验文引。’凡离乡百里,就需要向申请通行证,经官府批准之后方许启程;获准外出的商民,在按规定的日程回到原籍之后,还要到发引机关注销,‘验引发落’。

    发引机关对路引的审批必须严格把关,‘凡不应给路引之人而给引;若冒名告给引,及以所给引转与他人者,并杖八十’;‘其不立文案,空押路引,私填与人者,杖一百,徒三年’。

    如果居民不带‘路引’、擅自出远门呢?后果很严重,被官方发现、抓获的话,轻则打板子,重则充军、处死。法律还要求:凡军民无文引,……有藏匿寺观者,必须擒拿送官,仍许诸人首告,得实者赏,纵容者同罪。’(2017-01-03 吴钩 《》)

    吴实那套军服关键时候又起了作用,在陆家的一个兵站,吴实押解着20个人直接到兵站。兵站的人一看一个当兵的押着这么多人,有壮男也有老夫,就恭恭敬敬上来盘问来由。吴实娓娓讲起他在联军中服役,然后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了这帮盗贼正在锦溪意欲行事一家织户,于是就把他们押解过来告官。带头的卫兵将信将疑,狐疑的卫兵正在琢磨对策,他瞄了一眼对方,两眼相对,双方内心似乎都隐藏着一层不可告人的秘密。

    带头的卫兵“嘿嘿”两声,显得有些阴森,正当卫兵头目操起家伙向吴实劈来,哪知吴实一个翻掌将领头将官的宝剑死死攥住,此人转身反抽,吴实顺势一个反转胳膊倒旋一个弧圈竟将将官的脖子夹住胳膊圈之间。吴实来个半蹲,往下侧一拉,只听见“咔嚓”一声,将官应声而下,竟然蔫软地瘫倒在地上。20个人顿时从袖口和胸口掏出短刃或是带尖的石头一齐扑向了卫兵,卫兵人少,终究不是这21个人对手。几个识字的人抓起“路引”狂填了一阵。

    吴实轻声对大伙说:“此地不可久留,大家不要乱,乱了一个也跑不了的,向东就是大海,向北是长江,我们向东北。”

    如果继续向东顺着吴淞江就进入到松江府,松江府是出了名的棉产地,也是官府严加看管的地段。只有东北相对虚弱一些。当年宋丞相文天祥从元大都逃亡路线也是逆着这个方向北渡南归的,现在他们明显是一场南渡北归。

    大伙跟着吴实经历的那些日子见证了这个精神狂想者的种种行为,也算是服了他了。经他这么一说,大伙似乎也明白过来了。大家齐声说:“勇士的话我们听,大家都听你的。”

    一群疲惫不堪的“流寇”一路颠簸,从陆家向东,白天不敢走,只得夜间潜行,卫兵的刀戟长的不好带,捡短的拿。好不容易搞点吃的,大伙狼吞虎咽一气,擦擦嘴就走,有些人连厕所都来不及去,嘟嘟囔囔地向夜里猛地扎去。